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3篇
教育   950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4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非学记叙体在承载人类明的诸种字媒介中,自有其独到而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故阅读这一类体也并非一望而知,无需方法的。要正确地理解和阅读非学记叙,必须建构正确的“阅读模式”。正确的“阅读模式”的建立,应在了解记叙体总体特征的同时,着力把握非学记叙在内容、形式上的特殊性,即:朴素的记叙性,严格的纪实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并针对这种特殊性,采取“理智性”、“汲取性”的阅读方式——以汲取章思想内容为要旨,达到求知益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欲望如烟>对"堕民"形象的塑造入手,初步探讨了沈贻炜先生新作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文章指出,作为一部反映清末社会动荡的历史小说,它将历史透镜的聚光点投射到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堕民"身上,对"宏大叙事"模式的突破,成为其个性化叙事得以充分展示的前提,显示出作家在处理历史题材创作时的独到之处;在表现手法上,作家将历史的真实与自我人生的经验与顿悟结合,塑造出一批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达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高度统一.在贱民问题正逐渐被中国人驱逐到历史记忆深处的今天,这部小说的文化含义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代表之一.海子的创作从浪漫主义跃上介于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间的层面之后,不仅确立了诗歌创作的风格,也注定了命运的路径和福祉指向.因而从审视命运的视野中,从与众多诗人的比照中,从生与死瞬间的转圜中,可以较深层次地了解海子的这首诗:叙述了"别处"才是海子命运的福祉.  相似文献   
4.
齐思和在史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他的史学方法密切相关,而《中国史探研》一书则是其史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将其史学方法归纳为描述性统计法、比较研究法、本末缕叙法等三种方法,并举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钱氏小说创作通过现世关怀和平民叙事对生活予以"真实"呈现,这一写作是对人类生活的本真样态和存在世界的"围城"本质的揭示,以及还原生活本真的反神话叙述.同时也昭示人们关注平民质朴的凡俗人生,回到脚踏实地的现实生活,认识到无法弃置的生存境遇从而发现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叙事是人类述说世界最重要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主体的进化、艺术观念的演进,叙事的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每当人类进入一新的阶段,占统治地位的叙事模式也会随之改变,并且各种叙事模式以其各自的特点反映着审美主体的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小起的盖茨比》中 ,令尼克既充当故事的主人公 ,又作为一位重要的叙述者 ,体现了作者成熟的艺术创作技巧。而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 ,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相似文献   
8.
探讨语言展开方式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部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由赋予了叙事以方便,而叙事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则作为钙质甚至骨架而成了硬度的象征。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够建立一门“诗歌叙事学”,则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言说将会获得新的锐利眼光和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9.
在这样一个人格失尊、信仰模糊的时代,《心灵史》的创作以及重被提起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文本的生成角度以及其意义空间对《心灵史》进行分析,并探求其特殊的本文生成形式所开拓的本文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与鄂西北民歌有许多相似处,这与其山川地理及人文有紧密的关联。巴楚之南与巴楚之北各处四省交界处,其间千山万水阻隔,距离遥远,但民歌中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方位、神秘葬俗所包含的巫术与宗教意蕴相同或相近,风水龙脉观念与人们头脑中的吉凶祸福观念紧密相关。二地同受巴楚文化浸润和渗透,民众思想、感情、思维、生活、风俗习惯等相融,有许多因子在其中遗传和更新,陕豫川鄂、湘鄂渝黔或陕豫川湘鄂渝黔七省联合开发、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避免人为的、地区割裂所带来的文化缺失、旅游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