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杨翊 《文教资料》2010,(4):15-16
本文从文化批评的角度进入《心灵史》的文本.注重分析揭示作者张承志本人的情感世界和文本内潜藏的哲理性,讨论了《心灵史》所昭示的那种情感和信仰的皈依方式与方向所面临的尴尬困境.并兼论其深意的挖掘对现世的提醒与启发。  相似文献   

2.
张承志的《心灵史》是一部涉及到如何阅读、怎样自由的作品,它不断挑战我们既有的阅读经验,挑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自我的认知;不断吸引我们的灵魂触角与之形成辩驳、对话的互动关系。面对《心灵史》,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什么是"心灵史","心灵史"抒写的是谁的"心灵",是怎样的"心灵","心灵"是如何成为"史"的,以及如何完成"心灵"的赋形?  相似文献   

3.
《月人词集·五》是作者之心血结晶、生命体验,是作者躬逢中国改革开放跨世纪30多年所历之社会变迁史、个人心灵史。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与《子夜》、《上海的早晨》的比较中,指出《紫藤花园》是一部反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生活史和心灵史的杰作,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的力作,也是作家多年苦心经营、艰苦追求的结晶。文章还论述其艺术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透过《心灵史》,不仅可以了解到哲合忍耶悲壮的历史遭遇,还可以唤起读者对理想的自然人性的思考,张承志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了文学"慰己"和"慰他"的双重功效。本文将从悲壮的历史遭遇、刚强的民族之魂、自然人性的复苏三方面,来对他的《心灵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以1957年的反右运动为视点。对历史运动中的个人处境与人性的变异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与揭示,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通过这场特殊的历史运动,小说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对历史境遇中的人性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符徐晶 《文教资料》2013,(31):112-114
张承志的《心灵史》是一部融合文学、宗教、历史为一体的小说,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写作形式上来看,它都是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作为一部在90年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品,在形式上渗透了不少的西方文化资源,本文主要从文章风格、地理环境、叙事理论、写作方式这样几个角度来探讨《心灵史》的西方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张承志的“后《心灵史》”时期是指1991年《心灵史》完成后至现在,主要从事散文创作的时期。他经过了以笔为旗的决绝和孤独的呐喊之后,开始陷入深沉的思考,反世俗倾向渗透在他的散文中。本文结合他个人经历、文学追求和所处的文化背景,从三个方面论述:以“清道夫”的身份批判世俗;站在民间立场倡导高贵精神;对和谐文化生态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不只为中华民族著史,同时为中华民族写心;《史记》不只是中华民族发祥、发展、奋斗、成长的民族史章,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真切、深沉、多姿、多彩的民族心谱。本文从民族心灵史这一角度,探讨和论述《史记》写人写心的实绩;《史记》在陶铸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上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以及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所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心灵史》体现了哲合忍耶教派宗教信仰对于穷苦人民精神上的巨大支持,表现了哲合忍耶教派人民在追求信仰与自由时所折射出的自尊、强悍、无所畏惧、隐忍、追求心灵宁静等精神品格。但《心灵史》中对宗教意识与宗教情怀的极致推崇,使人性本身与宗教信仰产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11.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言语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本文对赵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断进行分析,结合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及veatch的背景与常规理论对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了探讨,揭示其小品幽默背后的语言机制。在概念合成理论四空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幽默言语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特征入手,剖析张承志前期小说理想主义主题的形成与实质性内涵,以及它在后期创作中的发展与变异。以《北方的河》为代表,张承志的早期创作是时代的产物;《金牧场》作为新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其理想主义的本质内涵是浪漫主义的唯美人生论和唯美艺术论;而《心灵史》之后的大量的散文创作实际上已越出了“美文”的疆界,显示了张承志的思想来源之复杂混乱。但它毕竞是独特的,与时代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制度空间与基层权威生成》一书是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核心问题的一次检阅,其对自治的思索、历史的梳理、制度的考量、权威的评判都是深入而细腻的,其间虽有理论追索的困惑与纠结,但是其对制度影响下的权威的现实勾勒依然因为真实而生动。  相似文献   

14.
在《史记·孔子世家》等传记作品的描述中,先秦诸子虽然秉性不同、理想殊途,但因"道"之不行而孤独悲怆,又因孤独悲怆而愤书立言,是他们共通的心路历程。这种内心世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文化心理的表征。《孔子世家》等作品不仅是在为先秦诸子立传,也是在为中华民族写心,具有文学史和心灵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讨论冰心早年的两部诗集《春水》、《繁星》以及散文集《寄小读者》的思想倾向和文笔特征,探讨其中的泛神因素兼与庄子道家思想作出比较。  相似文献   

16.
张承志是少有的知行合一的作家,他的《北方的河》、《金牧场》、《心灵史》等小说或散文,曾引起当代文坛的轰动。他的《心灵史》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誉为九十年代的“双璧”。张承志“以笔为旗”,向当代的轻狂文人“侏儒”和世俗发起挑战。正像文中所赞美的人和风景,“他们的美质,起源于无双的美景,孕育萌生于自由自在的大自然,……这样的天人和谐,地杰人灵,是造物主千年一施的美意。”这才是张承志所追随、追求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文学即人学,《诗经》不仅是中华先民的"生活史",更是其"心灵史"。以《诗经》中"哀"、"忧"等字作为切入点,以保罗.蒂利希的"焦虑论"作为理论工具,反观《诗经》文本,与先民生活多有契合。只要个体意识到自己可能有的非存在时都会产生焦虑感,故以此作为理论来阐释先民"焦虑"的生命意识。在《诗经》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对生存之困顿、意义之虚无的感慨以及对道德的忧虑。  相似文献   

18.
剖析《诗经·小雅》中的植物意象,探寻《诗经·小雅》中植物意象的生成及出现规律、植物意象的种类特色,以及部分文学价值较高植物意象有助于我们得出对《诗经》植物意象研究的合理性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现当代文学史中心灵史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创作现状,界定了其概念内涵,并且指出心灵史模式的文学史是救治当前文学史创作中存在的敝病的良药,也是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民族精神的必须  相似文献   

20.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我校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我讲授了《最小公倍数》这节课,其中开放而富有生成空间的预设以及学生在预设之外的生成,通过我的有效引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