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处,在"知生知死"的终极意义上,个体有限生存面对无限广袤世界,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形而上的追问,以此确定人生的价值取向、处世态度,这是陈染在小说领域坚持的一个可贵姿态,亦是中西文化的一个敏感的交接点.我们发现,经历了文艺复兴,经历了启蒙运动,科学和理性发达与伸张,进入现代化的西方世界,并未获得精神的平衡与满足,依然保持着对生命形而上追问的焦灼和对精神家园的瞩望,"生命不堪承受之轻".陈染以其聪慧和敏感,率先探足在寻找现代人精神家园的道路上,并在这条精神探险的道路上走得心事重重、困厄重重.  相似文献   
2.
虚无主义是人对现实世界不断否定、批判达到的逻辑后果.它不仅包括哲学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批判而造成的世界的虚无化,也包括哲学在否定之后于"虚无"之上重建"真实世界"的努力.西方哲学与虚无主义存在一定的历史关联,在这种紧密的关联中,虚无主义依据内在逻辑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3.
尼采早期认为艺术具有至高无上之价值;中期彻底否定了前期艺术价值观,认为艺术有害清醒的、自立自主的人生,提出科学将取代艺术;而后期重新肯定艺术具有至高无上之价值.尼采艺术价值观的变迁与他对理想人生、真理、文化、人类未来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具体分析了新媒体下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借助和利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维护,筑牢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防线,完善新媒体思维,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面引导作用的措施,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5.
尼采出于自身性格和对时代的体验,洞察到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缺失,称这种缺失为“虚无主义”,并对之进行追根溯源,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现有道德和禁欲主义的起源,重估价值并试图超越创造一种新价值。尼采的出发点是力是否充沛丰盈,生命和生存是否被肯定,现实世界是否是人类的居住之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功利教育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实际存在着功利虚无主义,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本文对功利虚无主义进行批判和原因透析,论述社会主义功利主义与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区别和联系,论述开展社会主义功利教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主张要重视和开展社会主义功利教育。  相似文献   
7.
虚无主义是人类的一个时代困境。将虚无主义作为一个时代问题,诉托于马克思,使之成为"回到马克思"的又一种思路。一直把终结传统虚无主义,并创造新的人类价值体系作为最大核心价值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从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观念论唯心哲学传统出发,又超越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哲学,从而确立了人自身的超越性和人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比以往更好了。但改变了的更好的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条件更好了,存活的质量提高了,而不是整个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存活质量得以提高的同时,生活却是异化、物化、去自我化、非理性化、虚无化的。因而改变了的生活是须改造的生活。教育作为改造生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其改造生活的作用,应超越经济本位,抵抗非日常生活的社会秩序生产原则、利润追逐原则对教育的侵蚀和抵抗自身的组织纪律原则对日常生活的侵蚀,并且教育者应改造自身。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所谓"普世价值"的流行与渗透所带来的挑战,一是价值观上的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所带来的挑战。对这两方面的挑战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予以积极的回应,对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凝聚人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阎连科通过父子关系展开现代化的思考,在阎连科的文本中,从一开始对父亲的篡弑的不彻底性就隐含着对父法关系的认同和对理想化父亲的寻求。在父子关系的处理中,阎连科从对父亲的篡弑走向理想化的追求,以母性和祖先取代父亲的地位,但是,作为社会秩序和成长引路人的象征,父亲身份的阙如正是象征了民族在现代化语境下的方向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