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度教育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个体所受教育水平和工作技术水平不匹配,或者个体所受教育水平高于工作需求水平,就会发生过度教育的现象。由于教育快速扩展,我国虽然总体属于教育不足的国家,但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过度教育现象,其实质有别于西方国家,我国过度教育是制度约束下教育和就业矛盾的产物。过度教育使个人乃至国家的经济价值都会受到损失,要求政府、企业和高校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过度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力资本、失业等角度探讨过度教育定义,在此基础上对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和收益率的计算提出了修正建议,同时从教育不匹配和技能不匹配的角度出发,提出应重新思考过度教育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心理授权量表和不匹配感知量表对16家企业447名新生代员工进行调查,通过层级回归分析新生代员工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以及考察心理授权与过度教育在此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新生代员工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2)心理授权在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投入关系中有着部分中介效应;(3)过度教育对心理授权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成立,对过度教育的高感知不仅削弱了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授权的正向关系,也进而弱化了心理授权对工作投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注就业:高等教育深化过程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等教育大众化 ,促使高等教育不断深化 ,同时引发了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关注高等教育深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 ,需要有效配置教育资源 ,防止文凭的泛滥和教育过度 ,在就业观念与人才观念上做出理性的思考与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存在一定程度的教育过度现象,但教育过度与教育不足并存。教育过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存在过度的需求,教育不足的产生是由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教育过度和教育不足并存,一方面要降低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过度需求,另一方面要促进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阐述同伴关系对儿童早期社会适应性和人格发展方面的影响,分析当前不少独生子女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缺陷和家庭教育过度问题,指出同伴强化和以群治独是帮助独生子女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1991~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的环比增长,对研究生招生市场的变动趋势进行判断,认为1990年后至今研究生市场呈现出由“热”到“冷”的变化趋势。通过stance模型并引入扩招产生的影响和专业设置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扩招影响大于专业设置影响时,会出现考研热现象;反之,出现考研冷现象。国家应降低扩招幅度,调整专业设置。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西方过度教育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很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工人从事以前由低学历工人从事的工作,这种现象通常被解释为过度教育。教育供给增长速度过快为产生过度教育提供了客观环境,而过度教育的产生与个人异质性和工作技术结构都相关,同时也与受教育者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的中介场所——劳动力市场有关。过度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解释过度教育现象?教育经济学家在不同理论框架下对过度教育进行了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过度教育测度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度教育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然而,对于过度教育的测度却未形成统一的方法.本文拟对现有的关于过度教育的发生及过度教育收益率的测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The paper estimates the returns to overeducation by the Over-Required and Undereducation (ORU) model. The estim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turns to overeducation are positive, but lower than the returns to required educ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while overeducated employees’ earnings are diminished, they still can benefit from it. The paper also attempts to estimate the returns to overeducation by occupations, industries and regions.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field where educational level has much to do with the skills required by employers, education-job match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one’s earnings, such as professionals and skilled persons. On the contrary, education-job mismatch has little effect on one’s earnings, such as non-skilled employees, administrative and clerical employees. In addition, the returns to overeducation are lower or insignificant for those working in competitive but lower paid industries and areas. Conversely, the returns to overeducation are higher for those working in the highly monopolized and highly paid industry and area. It can be argued that regardless of the incidence of overeducation, those with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prefer to choose the lower level of job in these industries and area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Beijing Daxue Jiaoyu Pinglun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2007, 5(2): 136–1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