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特色,对两种人格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评析了它们对人格理论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孔子“身心修养统一论”观点对高校处理德育理健康与心教育的关系有重要启示作用,有利于两者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对现实环境不适应而导致的心理不平衡。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平衡,而孔子学说中的有关论述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南朝国婚形态是东晋的继续和发展。门阀制度和人物风尚对南朝国婚影响甚大。南朝国婚和东晋时期一样重视门第等级和人物才能品性等素质,但南朝国婚婚选倾向荫华势弱之族和清虚退让之士。南朝国婚门第观与人物观的变化反映了门阀制度和门阀士族走向衰微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阎锡山奴化理论进行批判剖析 ,认为其几希哲学是基础体系 ,横竖政治是其运行体系 ,维持网络是其保障体系 ,好人主义是其目标体系 ,它们组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反动“育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格权的演进史表明,它是一种双重历史行进轨迹,在公法和私法中都有其广泛的生存空间。人格权制度从一般公法进入宪法,其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条件下,国家权力的政治合法性凸显。人格权制度在民法中的演进,是自然意义上的人格、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格、独立个性意义上的人格三者增量周延过程。  相似文献   
6.
无论人本原理的产生还是发展,都应追溯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其实管理学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回归到了人本主义,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充分体现着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对人性的关怀。因此人本原理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