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但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中的关联实际只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听话人的推理过程往往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为语料,分别从四个因素:先存经验的不同、对语境的不同评价、意向的动态变化性以及个体不同的凸显方法来分析汉语言语礼貌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2.
敬谦用语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谦语是社会文明的要求,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提高交际效果的需要,运用敬谦语需讲究其语用策略,一般遵循“礼“的原则、“情“的原则、“量“的原则、“级“的原则、“度“的原则.只有掌握了敬谦用语的使用策略,才能使其成为礼貌的旌旗,感情的砝码,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3.
教师课堂评价性语言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讲究语言表达的艺术。模糊语言以其自身的含蓄,委婉,灵活等修辞功能在交际中具有:礼貌客气,委婉含蓄,保护面子等潜在的交际功能。在教师的评价语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有助于评价语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英汉称赞语在称赞对象、称赞内容、词汇和句法、回应语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礼貌用语与文化密切相关,中西方对礼貌的理解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两种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课堂录音和课堂观察的方法,真实地记录了大学女性英语教师课堂活动。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语料分析显示:女教师课堂指令性话语教少,而探讨式提问较多;反馈语中直接否定较少,间接赞扬的言语较多;同时,在语气词中感叹的情感词使用颇多。研究表明,大学女教师更注重课堂语言交际中的社会呼应,情感功效和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宋淑敏 《科教文汇》2012,(28):103-103,112
礼貌语言具有文化差异性。认知决定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性。英语教学应当重视礼貌语言的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8.
汉语和韩国语的礼貌表达有其共性和个性。汉语礼貌表达用词汇形式,主要用有限的敬谦词以及称谓表现;而韩国语除词汇形式外,还用丰富的词尾和助词等语法形式表现。汉韩礼貌表达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语和韩国语的语言类型不同,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形态,而韩国语属于黏着语,形态丰富。  相似文献   
9.
"枣"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内涵,"枣"文化源远流长,它与中国古代礼义道德包括枣与孝、枣与礼、枣与忠、枣与祀都有密切联系.枣俗广泛存在于民众精神生活中.枣的礼俗精神的形成是枣的植物特性和社会思想融合的结果,是在浓厚的礼俗文化氛围下,通过文学手段、宗教手段不断将枣的礼俗精神进行传承和渲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礼貌原则分析林黛玉言语交际成功与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林黛玉从倍受众人关注、贾母疼爱到最后在寂寞凄清中撒手人寰,主要是因为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常常违反礼貌原则,最终导致交际失败。文章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剖析林黛玉的言语交际情况,分析其成败,以期从中发现一些对成功交际具有指导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