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青花瓷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最为重要的商品,其足迹遍布全世界.外销青花瓷上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民俗文化,表现为民族文化融合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里的实用性、民俗文化里的祥瑞风、民俗文化里的"世俗"语意、民俗文化里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汪野亭先生作为瓷板画史上著名的大家之一,他的山水瓷画,上色清朗,意境超然而飘逸,用笔细致而通畅,成就卓然,达到了山水瓷画的巅峰状态。从汪野亭瓷板画的题材中,品评其高雅的趣味,飘逸淡泊的隐逸情怀,禅意深远的佛教心境,探讨他作为一个文人画家的雅趣以及其画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含意。  相似文献   
3.
汪野亭,近代著名的瓷艺家,在继承王鼍豪放的绘画风格、沈周清丽厚的作画特点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精神的基础上,他形成自己独特的瓷板画创作风格,在瓷板画领域开创汪氏一派新式粉彩技法,成就了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无数瓷板画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4.
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越南各朝在中国定制了大量包括日用品、装饰品和礼仪用品在内的瓷器.这些定制瓷器作为中越两国合作生产的产物,载蓄了丰富的中越文化信息,是中越两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的信物.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明代的青花瓷与以往的青花瓷相比,表现出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而且在明代的不同时期,青花瓷在釉色、造型以及纹饰上又存在着诸多的审美差异,具体表现为明旱期的浓艳凝重;明中期的清丽秀雅;明中后期的浓艳华贵;明末期的简朴清新。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材料意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材料意识发生于创作实践中,同时又推动创作向纵深发展,它融入作者的潜意识,却又难以被人们所体察。确切地说,材料意识本质上是创作主体对所用材料的一种重视,这种重视包括了材料与创作内容、审美特性、文化与社会内涵以及与工具、工艺、技法、技术等问题的思索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铜呈色发展史经历了唐以前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的铜绿釉到宋以后高温还原气氛下的铜红釉两大阶段。宋代河南禹州钧窑铜红釉的烧成是瓷釉铜呈色工艺达到成熟的表现,并且改变了以往只有青釉、白釉、黑釉等单色釉的单调局面,将中国的制瓷业带入到色彩斑斓的新时代,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后世瓷器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用熔融石英坩埚氮化硅涂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熔融石英坩埚是生产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的必要容器,为脱模方便,需在其内表面喷涂一层氮化硅.采用高纯氮化硅粉在国产石英坩埚上喷涂,研究喷涂氮化硅浆液时石英基底温度和涂膜厚度对石英坩埚氮化硅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纯氮化硅粉喷涂石英坩埚基底,温度应在40℃以下且喷涂涂层厚度不宜超过80μm.  相似文献   
9.
流行于闽南、粤东和台湾地区的嵌瓷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建筑景观。目前学术界关于嵌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美学和文化学的视角,也已经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要拓展嵌瓷的研究,可以利用社会文化史的视角,把嵌瓷置于特定的时空中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在乘势而上.当前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既有优势和机遇,更有劣势和挑战,整体上面临发展的困境.地方政府和钧瓷业界应当立足现实,深入分析影响钧瓷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各种因素,从人才培养、旅游刺激、经济带动、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以突破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