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都市文化发生了从现代性特征明显到后现代性特征突出变化的历史和逻辑的过程。这与西方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性文化重视同一性等,这在巴黎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后现代文化是现代文化的一个延伸,对现代性问题的解决,它关注其碎片、多中心等特征,此种文化是一种新的话语方式,也是未来都市文化发展的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林耀德的都市诗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之间来回切换,既有对现代主义的追问与批判,又有关于后现代社会的隐喻与戏谑。林耀德以自己的书写方式意欲建构一个所谓的"都市文学神话",并最终将都市文学推向文学话语场,形成新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3.
平面化是新生代小说进行后现代叙事的主要手段之一。新生代小说通过采用空间化的叙事模式和观光者的叙事姿态,解构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若干深度模式,使得新生代小说消解了物理深度和精神深度,也使得新生代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都成为“内在的流浪汉”。平面化写作导致新生代小说中的意义缺失与道德缺席,对新生代小说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师生关系:从相处到相依——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处是现代教育师生关系的特征,它建立在现代理性的基础之上,是理性保障的状态;相依是后现代性教育师生关系的特征,它首先是一种情感保障的状态。从相处到相依是情感的胜利,更是理性精神的胜利。相依是新的师生关系建构的契机,尽管它仍是一项未竟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性——鲍曼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曼全面细致地描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性质,认为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已从立法者转变为阐释者,流动的个体化社会表征为自由的获得和安全感的缺乏,后现代精神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和多元主义,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保证和体现"道德自我"自由选择的个人主义性质的后现代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小说叙事艺术的新颖独创未能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在对其早期文本与成熟之作的比照中,作者认为,其中的元小说模式,不确定性的写作原则以及由此衍生的互文,改写,情节增殖等特征已凸显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但作家追求理性、智慧、有趣的一贯写作主张与后现代性的无主题、反本质特征不符。使其小说的后现代性最终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1990年代散文创作呈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共生共有的局面。循此线索观察,此期出现了“散文热”等现象,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比较明显,出现了诗人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女性散文等,杂文创作也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艺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它比较充分地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向现代性的严肃文学艺术和主流叙事挑战;反省/检讨、质疑/追问"现代性";厌倦那种大胆的历险与尝试、创造新潮的姿态,而回归一种对世俗日常生活的兴趣和温馨、柔美的文化絮语情调;坚持直觉原则,对理性进行质疑和挑战,藐视权威和权力角逐,追求个性张扬或物质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现代语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后现代教育理念角度反思我国高校德育,笔者认为: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应追求普适性规范,重视多元价值并存;高校德育课程内容应摆脱封闭模式,构筑理论课程、经验课程与生活课程的共同体;高校德育策略应提倡对话体验;高校师生关系只有“去中心”、“去圣化”,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民主交流,从而建立完整、开放、自由、高效的高校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哈格里夫斯对教师文化进行了富有特色和颇具价值的研究。基于后现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他对教师文化的背景、价值、形式与内涵等进行了重新诠释,并进一步构建了理想的教师文化模式。探寻他关于教师文化的独特见解,客观评价他的教师文化观.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教师文化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