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已经形成了对各种自然现象的看法,同时也养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所形成的概念一般称之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教育过程必须立足于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把前概念作为产生和孕育科学概念的“必然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物理教学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指导,提出通过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物理认知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提出相应的物理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素材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利于与学生相关内容的前概念建立联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4.
刘泽群 《科教文汇》2012,(21):126-126,135
现代教育科学认为,前概念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因素,导致了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本文根据一些学者对于学生前概念的研究材料,对生物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吴建加  陈秀芳 《科教文汇》2013,(15):137-137,139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前概念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应着力挖掘其教育价值。前概念大致可以分为:同化型前概念和异化型前概念。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为前概念的教学,为之进行的新课标下的探究学习创造宽松的氛围;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让学生充分暴露前概念;制订计划,设计、观察实验,获取事实和证据,让前概念过渡到科学概念,进行更合适的建构;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对前概念进行及时总结,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胡塞尔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理论为现象学奠基的时候,它所蕴涵的"前概念的"追求已经开启了超越概念、走向实践的路向。在后续的现象学哲学家那里,这一路向被继续深刻地推进着。由此可以看到现象学走向实践哲学的学理联系和历史轨迹。从实践哲学视角探索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建构,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意义为单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线索,把意义这个开放的、没有边界规定的单元组织在一起,形成其理论建构。这样一种理论建构,能够始终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初、直接、丰富和生动的样态,能够真实地参与教育本身,获得教育本身应有的效果,在实践中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