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2768篇
科学研究   237篇
各国文化   59篇
体育   476篇
综合类   27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5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有氧搏击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旭东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432-433,437
激昂、劲力、富有时代感的有氧搏击操是文明健康的运动项目。在增强大学生体质、塑造形体和防卫能力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根据调查,绍兴文理学院有89.2%的学生喜欢有氧搏击操。从这个侧面,可预测全国高校大多数学生是喜欢有氧搏击操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有氧搏击操本身的功能和各方面的关系及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有氧搏击操将会是新世纪大学体育课中的热门项目。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座谈、比较研究等方法 ,对我国社区体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较落后 ,分布很不平衡。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论述 ,提出有利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with+复合结构”外延逻辑关系的分析,认为该结构的语篇意义在于能调动读者的成像、感应、直觉等心理机能,让读者深深体味到英语语言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环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主体性发展和教育的深层变革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体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一种外部驱动.通过研究认为,在大力推行新课标的今天,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的科学组合与综合效应中,教师努力营造和优化良好的课堂教学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信息化的现状,对依托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电大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作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鹤琴先生既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教育实践家。陈老在创建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历程中所展现的学术风格和人格魅力以及创新精神与献身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  相似文献   
7.
在对群众体育性质进行分析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从体育的需求与提供两个方面对当前制约全民健身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全民健身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群众对体育的有效需求不足;二是面对群众体育需求的多元化,政府、市场和非政府体育组织的体育供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灵”。从发展民间体育组织、细分体育市场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试图以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需要的迫切性为出发点,阐明地区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培养急需的科技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本从三个方面阐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厦门市18~60岁居民的问卷调查,应用社会科学统计方法,探讨了居民“文化程度“、所在“单位性质“和单位“领导重视“等因素对健身活动指标的影响,并提出开展全民健身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相对现行劳动法而言,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3月2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新增加了许多规范劳动用工制度的条款,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责、权、利在很多方面也作了新的规定,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该草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绩效考核、招聘选拔、员工培训及人力资本等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