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1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55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症结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民增收困难,分析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皖南两县五村社会调查资料,分析各类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在收入和生活水准上的差别;考察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方有关农民收入的数据,存在着低估的可能;农户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占大多数,但是如果国家征收土地时满足农民的一定要求,他们仍愿意放弃或出让。  相似文献   
3.
近期部分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有的人甚至认为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共富的思想过时了甚至失误了。笔者认为,邓的这一思想并没过时,仍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导思想。目前的部分收入差距过大现象的产生有其客观现实的原因,与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共富”的思想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自由权利的不断扩大,然而由于社会的转型未能保障全体公民平等地扩大其自由权利,而加剧了由市场本身带来的贫富差距.参照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由权利与贫富分化的研究,来理解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实际问题,并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己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构建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成人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必须坚持方向性、适应性、实用性、实践性的基本原则。湖州农民学院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管理、运作、模块化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经费运作和质量督导评价“六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乌当区旅游资源丰富 ,品种多样 ,但开发中存在不利因素 ,如环境污染严重 ,资金短缺等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乌当区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政府主导战略和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汉语词汇变异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富于变化的部分。新时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新事物、新观念的大量产生 ,使得汉语词汇也多姿多彩 ,新词新语新用法也应运而生。主要表现为 :一是内容丰富———从词义上说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来源上说 ,有外来词、方言土语、古语词、新造词等。二是产生方式多种多样———常采用创新、类化、转化等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农民的土地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认为农民土地承包权具有物权性质,也是农民最基本的财产权;必须切实保障农民长期和稳定的土地经营权,保持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稳定;当前应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的确权、确地工作,明确农民土地权属关系,这是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最基础的工程,也是农村安居乐业的一个基本工程。作者以湖北省的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为个案,对如何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以及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以人为本,大力提升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并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秀娟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69-71,27
汤式是元末明初的散曲作家,但因为生于元末明初散曲已经走向式微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更由于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落魄江湖,正史无传,所以众多评家在谈到散曲艺术时极少提及汤式。即便提到也仅一笔带过。其实汤式作品内容丰富、艺术性强。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他的散曲:“如锦屏春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