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回复连登岗教授就《太平经》中"平"、"行"释义所提出的批评,论文从语篇出发,通过全面的材料分析,论证它们是话语标记,而不是言说动词。  相似文献   
2.
STORIES     
正A A man and his wife had a small bar near a station.The bar often stayedopen until after midnight because people came to drink there while theywerewaitingfor trains.At two o'clock one morning,one man was still sitting at a table in thebar.He was asleep.The barman's wife wanted to go to bed.She looked into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质朴平易,但内涵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即事说看,是其农村劳动生活和体验的真实写照.比兴说则从传统的解诗方法出发,理解成诗人并非真的写劳动,而是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寄托说则认为陶渊明对劳动的描写是虚实结合,在田园劳动中寄托其独立自由的人格.而从其全部作品看寄托说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为官之道 ,具体从淡化“官念”、少说“官话”、遵守“官德”、干出“官绩”4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一个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好官。  相似文献   
5.
以《尧典》为代表的诗学时代是中国古典诗学史上的“言志”时代。《舜典》之“言志”产生于祭祀过程.“志”指一种宗教文化情感;春秋时期“道志”诸说产生于人与人的社会交际氛围,“志”一般指称人的世俗文化理念。“志”的指向主要在群体,在他者;但这并不是说“志”排斥主体之情,“志”中也包含着浓厚的情感色调。  相似文献   
6.
在史铁生的写作观念里存在着一种宗教精神,它揭示了现代性叙事中主体意识面临不断丧失、异化的命运时的矛盾和焦虑,并且在文学的场域里将带有宗教信仰的个体言说看作化解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字学与文献学的考察,明确了"智"以其偏旁"白"凸显了与"知"的差别:"闭口不言,气从鼻出",即不言。与轴心时期的西方相比,先秦时人在公私两角色下展示的不言之义,彰显了独特的自省意识与周遭境遇。聆听与不言紧密相连,这也是智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8.
秦地方言是汉语方言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汉语口语及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声母、韵母、声调特征明显,语音纯朴,值得我们全面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南宁白话的生活智慧和语言表达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白话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主要方言。南宁白话俗语妙趣横生,蕴涵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古老的南宁童谣,俏皮幽默的南宁歇后语,都是近代和现代南宁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方言研究与地方文化研究的富矿。  相似文献   
10.
禅宗语录是对禅门师徒参禅悟道言语的记录,虽然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出于指示学人悟道门径的需要,也要将禅师的说法过程记录在册。禅门师徒大多出身于社会下层,对市井情景耳熟能详,市井生活中的货物买卖、赌博喝彩等场景常用的俗语也被禅师信手拈来,赋予其特殊的宗门含义。本文对这些俗语的宗门义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