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This is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a test of phonologicalawareness which does not require that subjects speak or hear toparticipate. The test was designed to minimize memory loads, and tomeasure speeded written naming and segmentation-by-sound. Spelling datacan also be collected. Subjects have 45 seconds to name items in each oftwo sets of line drawings. The average frequency of the names variesacross these sets. In the third set, subjects must name the items, andalso segment the written names into their constituent sounds. This taskwas administered to disabled and normally-reading adults, with twocommon tests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The new test discriminatedbetween the readers as reliably as the benchmark tasks, correlating witheach better than the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The new test was thenadministered to deaf adults, who performed similarly to the disabled(hearing) readers. The data represent the first direct demonstration ofphonological abilities in deaf subjects, using a task designedspecifically for that purpose.  相似文献   
2.
3.
刘敏 《科教文汇》2012,(20):173-174
针对中职校幼师专业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二部歌曲合唱水平,本文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即把握音准、节奏,选择适当的作品,注重情感演绎和合唱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沉默的羔羊》一书中精神病医生奇尔顿医生的人物性格分析,看出西方犯罪文学作品中一些反面色彩的小人物对作品的作用。但仅通过此一作品难免管中窥豹,无法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沉默期不仅存在于一语习得过程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外语语言规则的习得存在沉默期。英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和区分学生学习某一语言规则时出现的沉默期现象与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并设法增加适当的可理解输入,使学习者对该语言规则的“沉默期”缩短。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出现了大学生对社会影响、教师权威、同侪压力的三重"沉默",面临"顺势而为"的机遇与"逆势而为"的挑战。应化挑战为机遇和动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占互联网新阵地,提升教育主客体用网能力,强化网络舆情的收集引导,形成线上线下的育人合力,扎实推进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源于英美法的“不自证其罪的权利”,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问题的权利。在一些实行沉默权的国家中,运用沉默权可以保护无辜被告,防止刑讯,帮助发现真实,维护政府与人民的权利均衡,对保护隐私及自治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为大部分国家所承认,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确认。我国是否应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理论界及实务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引进沉默权,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和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是资产阶级革命中反封建的产物。作为一项法律制度,目前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尽管迄今为止有学者对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仍存疑义,但我国要真正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引入并确立沉默权制度有着重要的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法学界对我国是否实行沉默权制度存在着分歧。笔者认为从法律权利的角度来看,实行沉默权制度有利于权利主体充分自主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这不但有利保护人权也有利于促进侦察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国际通行的刑事法治原则,它在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功不可没,故而有人将其与罪刑法定原则并称为刑事司法的两大基石。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吸收了该原则的一些合理内核,但并不全面,我们应当在法律观念、诉讼形式、法律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期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最终确立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使刑事诉讼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权,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