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26篇
科学研究   4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类型问题是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和比较,阐明各种诉讼模式的特点和区别,分析不同诉讼模式的优劣,确定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类别,借鉴优秀的诉讼模式的先进之处,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以指导和推进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中的会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迫切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方法、多途径去思考与探索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本就反倾销诉讼中的会计举证、反倾销诉讼中的成本确认、反倾销诉讼中其他方面的会计问题等反倾销会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群体性纠纷解决过程中, 群意表达易被集体意旨所表征而成为公开文本, 但群体成员个体表意的隐藏文本并不能有效转化为合意而被吸纳其中、 并在最终影响群体司法正义的实现. 既有群体司法虽通过直觉法中的情理因素涵摄以及法庭的非社会化给予响应, 但也由此造成了群体性司法诉讼效率与共识达成的现代化之殇. 德国针对私人投资者建立的首个示范性诉讼立法实践表明: 通过示范诉讼契约吸纳当事人诉讼处分合意,可改善群体司法对每一个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程度; 通过诉讼退出制, 可协调无法达成 "集体意旨" 的少数当事人另行起诉; 灵活运用包括胜诉酬金制在内的起诉激励, 也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群体性诉讼巨型化的困局.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因为具有价值大、不易移动、隐匿、毁损等优点,时常成为律师代理财产保全案件的首选对象.但建筑物在现实中有各种纷繁复杂的表现,有的未取得权利证书,有的属于违章建筑物,等等.律师在代理当事人对建筑物申请诉讼保全时,要研究对什么样的建筑物能够申请保全,以确保申请被法院采纳,并避免申请错误给当事人带来损失;同时,又要认真研讨财产保全担保制度的立法缺陷,当遇到当事人无力提供担保或不能提供足额担保时,向法院阐明充足的理由,使当事人得到司法救济,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辩诉交易制度。不仅仅是刑事诉讼中创生了一种新的案件处理机制,而且还使刑事诉讼中出现了控辩双方互利双赢的局面,对于处理疑罪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式。辩诉交易正是为追求效益的法律价值而设计的,诉讼程序除公正价值外,还必须考虑维护公正的社会成本。正义观念的多元理解,可以帮助辩诉交易制度减缓或释除不正义或损害正义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围绕代位权这一内容,结合司法实践,就该制度的几个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规范诉权与审判权行使的方式离不开内含特定时空条件的明确的具体规则,然而如何确保两者之间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仅靠具体的规则还不够,还需要完善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体系。诚实信用原则应当成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建泉州中院邀请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的司法实践,在福建乃至全国都产生较大影响。针对这一颇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阐述了若干看法:着重从宪政角度分析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力图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剖析这一制度所蕴含的宪政价值,回应了部分学者对这一制度提出的一些质疑。充分肯定了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的创新性、可行性。但在推广这一制度的同时,必须谨防它的副作用。在司法理念上,仍应坚持程序正义的大方向,必须给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制度一个正确、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越来越多。环境污染诉讼是实现环境正义、维护公民环境权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目前的立法和理论尚有不少瓶颈,严重制约了环境正义的最终实现。这主要体现在原告资格过窄、证明责任分配不合理、证明标准过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规定》)中有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律规定,通过分析代位求偿权的基本概念、第三人在代位求偿诉讼中常见的抗辩理由、第三人抗辩保险合同的法律依据、《规定》第14条对第三人抗辩保险合同的否定、《规定》第14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252条之间的关系,认为代位求偿权是一种仅仅存在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基于海上保险合同的相对权利,因而第三人不能通过抗辩保险合同来抗辩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并且,第三人只能以对抗被保险人的理由来抗辩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阐述《规定》第14条给代位求偿权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