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38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教育   21042篇
科学研究   102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680篇
综合类   119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713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623篇
  2017年   623篇
  2016年   610篇
  2015年   687篇
  2014年   1695篇
  2013年   2919篇
  2012年   2469篇
  2011年   2154篇
  2010年   1484篇
  2009年   1266篇
  2008年   1519篇
  2007年   1545篇
  2006年   1458篇
  2005年   1164篇
  2004年   981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550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itical educational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an increased reliance upon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is currently transforming the very foundations from which teacher subjectivities are constructed. Arguably though, the number of studies pointing to this risk or tendency is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e ones theorising why this should be the case. Further, in those cases w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and teacher subjectivities is theorised,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the technologies appeal to are seldom brought to the fore. Based o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heoris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appeal to and work through, by means of identifying, systematising and elaborating extant understandings of such mechanisms in the critical educational literature.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referred to as the CMIS-framework) which suggests that one and the same performative technology may play many different roles, where each such role appeals to and works through a particula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mportantl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that is appealed to, the CMIS-framework suggests that this will lead to teachers (un)consciously conducting particular forms of subjectivising work upon themselves, here referred to as compliance, mirroring, identification and self-realisation (CMIS).  相似文献   
2.
专家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对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已成为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国内,对此问题也相当重视,正在积极开展研究。在体育教学领域,开展有关专家型体育教师的研究,不仅对体育师资的培养和体育教师的进修培训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而且对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加速我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也有着重要意义。借鉴心理学对专家型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决策训练、教学反思及教学研究是培养专家型体育教师的几条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日本足球体制与职业足球实践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体育运动全球化的理论框架.认为流行时尚和国内政治塑造了日本足球,推动了日本足球的全球化。还探讨了体育文化与政治决策如地区发展规划、城市政策、卫生政策、国家建设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武汉市职业妇女体育现状的调查 ,从心理学、社会学视角出发 ,探讨影响武汉市职业妇女体育健康状况及体育动机的因素 ,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妇女体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系统地阐述了设计和树立体育教师形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形象的内涵,这将对我国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三要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育改革最终需依赖体育教师参与执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要素,势必成为体育教育改革的对象与主体,这需要掌握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在要素,并建立起使体育教师主动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促进系统。本研究就体育教师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师主动参与性,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在选择系统,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改革的促进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了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外足球裁判员管理现状、体制及对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献资料法、查询法、分析和综合法对世界足球强国职业足球比赛裁判员的管理体制与中国职业足球比赛裁判员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论述,就中国借鉴国外足球强国对裁判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制定适合我国职业足球比赛的裁判员管理体制,保障我国职业足球比赛裁判队伍的公正和纯洁,促进我国职业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专家咨询法,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运用人力资源会计中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方法,从成本与新增价值角度出发,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动员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构建了运动员人力资源当期群体、当期个体、绩效、分配、未来群体、未来个体等6种价值计量模式,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反思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军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723-725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而反思型教师的成熟和发展离不开教育实践的锻炼和促进,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反思,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宽.体育教师要坚持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逐步养成教育反思的习惯,建立自我反思机制,成为反思型教师,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种内外因素变化与作用的结果,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在不长的时间里,以职业足球俱乐部为代表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