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良镛提出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建议对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城市进行整体的开发建设,除有现实考虑外,也具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在元、明、清时期,就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畿辅区域体系,在文化上也形成了京城、京郊、京畿三个相互关联的文化圈。在这些文化圈中,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与民俗文化形成多向互动,成为京畿地区的文化特色。无论建设“大北京”,还是研究北京文化,都不应脱离对京畿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汉唐时期,险峻的白帝城一带乃是三峡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其战守利害关系到长江上、中游的政局,于总体政治地理格局亦有重要影响。至唐中后期,夔州刺史多由中央官员贬谪而来,乃是峡区地位下降的前兆。而北宋景德以后,峡区中心转移到“滚西”,则标志着白帝城的最终衰落及地区政治、军事功能的大幅度降低。白帝城与“滚西”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治所城市模式:军政要塞式与经济、行政功能兼具式,峡区治所在两者问的迁移可以说是“唐宋变革”在中国腹地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