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辛亥革命后,江苏宣告独立,张謇受邀担任两淮盐政总理,意图整顿弊病丛生的清末盐政。针对当时盐政混乱的状况,张謇力主进行盐政的事权统一改革,旨在集中盐税支持中央政府施政。但由于民国初年社会秩序未复,各省各自为政,张謇的盐政改革最终只在江苏地区得到实施,其最终不得不无奈辞职。张謇盐政改革的失败,既是民国初年两淮盐政困境的客观反映,也是当时中国政局动荡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奏折列衔与清代地方大员自主奏事权息息相关。按例,地方寻常事件,主管官员可自行具奏;涉及钱粮等较重要的事件,则相关官员需会奏,包括会前衔和会后衔,其中,“特旨交办事件”及“事属改制”的重大事件,相关官员需会前衔具奏。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会后衔往往有名无实,尤其是隔省大员之间,更是如此。而官员对于会前衔的处理,则往往较为郑重。会奏是清廷用以保持地方大员互相牵制、制衡的重要机制,而对于各地方大员来说,会后衔往往意味着能自主其事,会前衔则会遭到掣肘。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这是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的有力回应。从政府事权作为"权利"的视角,可以将政府事权分为独立事权与共同事权,而共同事权之下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正是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匹配存在的原因,进而也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的重要原因。在合理划分国家(政府)与社会(市场)之边界,降低政府事权总体数量的前提下,以严格的法定主义原则为指导,构建中央政府行使共同事权之决策权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并辅之以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促进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部制改革是行政改革,也是整个中国社会进一步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当前,大部制改革面临诸多问题和难题,精简事权是大部制改革的重点,部门利益是大部制改革的难点。大部制改革应在“小政府、大社会、强服务”的取向下,走“从上到下、整体协调、分阶段实施”的进路,关键是要观念突破,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三管齐下,有效遏制部门利益膨胀格局;统筹兼顾,形成大部制改革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学前教育明确纳入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但政府投入不足仍是目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只有重新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财政责任,合理配置学前教育的财权与事权,针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确立不同的政府分级负担学前教育财政责任分工,才能保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充足、有效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点,而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环节。通过对科技综合管理部门的实地调研与座谈,基本摸清了我国科技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框架下,提出了改革的初步思路,包括总体框架、划分原则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事权概念具有复杂性,可以大致分解为"教育服务提供(举办)"和"对教育服务提供的监管与调控"两个方面。对于某项教育事权,上述两方面的职责可能由不同层级的政府承担;与此相适应,相关地方政府以教育服务提供者与举办者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相关上级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以监管者与调控者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教育服务提供(举办)—监管与调控"这一理解框架对于其他有关国家的教育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划分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与这一理解框架也有一定的契合之处。《指导意见》和《改革方案》提出的教育共同事权做法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应该在现行教育法律的基础上,将相关的内容予以规范化、清晰化、体系化,进而实现这一领域的法治化。"教育服务提供(举办)—监管与调控"这一理解框架可以作为一个可参考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保障司法机关能够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监督权,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司法权力运行环境,提升司法公信力,进而保障人权。在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妨碍我国司法独立原则最重要的问题是司法体制中既存的地方化与行政化。司法权可分为司法事权与司法职权,通过对司法职权的超越地方主义还要避免行政化,而现阶段对于司法事权的超越地方主义但又无必要彻底地收归中央。通过对司法机关人、财、物全面深化的改革,从制度上解决司法事权的超越地方主义和司法职权的行政化。  相似文献   
9.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坚持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目前我国存在的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应做两方面理解:一是公共服务职责与财权不匹配;二是支出管理责任与财力不匹配。我国需要坚持公共服务职责与财权相匹配,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立法权;坚持支出管理责任与财力相匹配,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的财力结构。  相似文献   
10.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成果卓著,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极具创新性的招聘模式。文章立足实地调研,从“特岗计划”的具体实施、创新之处以及前景展望三个方面对这一招聘模式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年之后转编的制度设计以及招聘事权的上移是这一招聘模式最主要的创新之处,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