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0篇
科学研究   18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就德国技术学院有关入学条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分析了土建类专业教育的特点,并针对我国我校专科教育现状及土建类专业提出教改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伴随建筑企业的运行及发展,建筑工程与社会经济的运存在着必然联系,其中土建施工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筑企业运行中,怎样强化土建工程中的现场管理逐渐成为建筑企业运行的核心内容。文章在研究中,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安全人才的培训进行了探究,旨在通过人才的培养,为土建施工现场的优化管理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WTO浪潮与我国高校土建类专业教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建筑事务所将大量涌入,并依靠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良好的融资能力逐渐冲击我国工程设计市场,对我国工程设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设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国内高校必须抓紧研究土建类专业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土建类专业的学生在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要经历两个重要的步骤:实现初步人职匹配及作出职业定位,而且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和动态发展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测量实训场地建设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华  魏静 《职业技术教育》2007,(8):60-60,67
测量是贯穿于土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基本技术,在高等职业院校,《土木工程测量》是土建类专业的通识课程。它主要是研究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应用有关测绘资料和测量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必须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分析了土建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所用技术,并对施工前期准备内容进行详细探讨。其次重点介绍桩基础施工的类型,以及不同种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点。掌握这些技术要点后,土建工程基层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使用阶段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介绍《悉尼协议》范式下专业群建设标准,总结我国高职土建类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依据《悉尼协议》,建设"通、专、实"相融合的土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专、兼、聘"相结合的土建师资团队,建设顺应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国际化视野、体现现代复合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对接国际标准规范的土建类专业群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用于独立院校土建专业。对独立院校土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局限性的分析发现,独立学院土建专业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礼 《职业技术》2006,(14):174-17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对住房的要求也相应的土高,现在居住由原来的多层砖混逐步过渡到高层框架,这就决定建筑结构有混凝土老浇筑。但是人们逐步发现混凝土也不是非常耐久的材料,我本人就以下几点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混凝土本身成分上。1.水泥本身只强调强度指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目前,我国基础建设蓬勃发展,尤其是城乡建设、高级公路、高速铁路的大力投资,使土建类专业成为近年来高校就业热点。而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受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带动,建筑行业发展态势节节高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