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有为 《寻根》2004,(1):14-19
2003年10月,第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举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客家游子来到了母亲河——黄河之滨,踏上了魂牵梦绕的一方热土,实现了寻根谒祖的夙愿。  相似文献   
2.
所谓“土客之争”,是指因故从外地迁移而到某地方居住的外来移民,与当地土住民之间因为人口、土地等利益扩张不均而产生的纠纷与争斗。在海南临高。“客”也特指清朝问从广东、广西等地因“战乱”、“逐客”等社会动荡因素,南迁渡琼而来的高明、肇庆、台山、梅州等地方的移民.由于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祖先地缘及语言,相对当地原住民户籍来说又是“客”籍,所以也叫做“客家人”,其所用方言叫做“客家话”。在临高的历史上.曾分别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土客之争”.现把其经过编辑整理简记如下。  相似文献   
3.
客家教育与云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家崇尚化,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历代客家英才辈出的化基础。云南现有一万余客家人。得益于客家教育和受到客家教育思想熏陶的客家人来到云南以后,对云南作出了奉献,同时也有一的比客属知识分子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成长为祖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有的还是全国知名学。  相似文献   
4.
客家人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理念。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对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社会公德心、社会奉献精神"等多项指标都有高度的认同感,表现出客家人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性。面对社会现代化的浪潮,客家人也同样表现出心理文化发展跟进的滞后性,课题研究为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欧阳瑜玉 《图书馆论坛》2005,25(1):100-101,111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系,客家族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文章提出了建立客家族谱数据检索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彭会资 《寻根》2002,(6):49-52
1995年11月28日,来自16个围家和地区的南雄珠玑巷后裔代表、海内外嘉宾1700多人和南雄数千名代表欢聚一堂,举行了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成立暨第一届恳亲大会。此后南雄珠玑巷再次为世人瞩目。有宋以来,南雄珠玑巷后裔迁居广州、珠江三角洲一带并进行大力开发,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元明以来南雄珠玑巷后裔迁向广西梧州、贵港、玉林、钦州一带的情况却鲜为人知,以致广西境内许多来自珠玑巷的移民后代也不知道珠玑巷在何方。  相似文献   
7.
客家人的婚恋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既有地域的"本土性",又吸收了外来的"现代性";有理想的追求,更有现实的执着。错综复杂,构成了五光十色的世界。《程贤章中短篇小说选》便是这一世界的剪影。  相似文献   
8.
罗勇 《寻根》2007,(5):4-8
过去,在广大的客家乡村,每当风清月明之夜,常常会听到孩子们传诵着这样一首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放条鲤嬷八尺长。鲤嬷头上撑灯盏,鲤嬷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张凳子写文章……  相似文献   
9.
江西客家人从宋代开始移民广西,是移民广西最早的客家民系。其移民主体主要集中在宋元时期,明清后逐渐减少,移民性质突出表现为政治性移民。移民迁出地以赣南地区为主,迁入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桂东北地区。江西客家移民的到来,为广西客家方言的形成、客家采茶戏的传播和桂东北地区商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拜读了孙晓芬女士的新作<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为之大喜.这本书是作者三年前出版的<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一书的姊妹篇.两书内容相通互补,堪称四川客家移民史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