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考察小学四年级维吾尔文阅读障碍儿童检出率及其阅读发展落后程度,用"智力-成就差异"模式从1223名小学四年级维吾尔族儿童中筛选出156名阅读障碍儿童,从中选取144名阅读障碍儿童并将其阅读成绩与小学二年级儿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阅读成绩低于同年级平均成绩1个和1. 5个标准差在两种不同诊断标准下,阅读障碍检出率为3. 00%和9. 65%;小学四年级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成绩显著低于二年级学生平均阅读水平(P <0.001)。这表明,属于透明文字的维吾尔文小学四年级阅读障碍儿童检出率具有跨文字的一致性,其阅读发展水平停留在学习字词解码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视觉词认知中语音加工的问题是有争议的。本文肯定了语音加工的模式,认为语音加工在阅读中是一个默认的系统。首先从语言学的观点对语音和正字法的概念作了界定,把语音形式的抽象归为心理词典的词条。然后从四个方面对语音作用的真实性作了讨论,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拼音文字系统的发展性阅读障碍者与以中文为代表的表意文字系统的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在阅读过程中大脑的激活部位存在差异。关于母语阅读障碍儿童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是近年来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的热点。双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理论假设主要有两种语言相互依赖假设和正字法依赖假设。前者认为母语的阅读障碍可以自动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后者认为母语的阅读障碍是否会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要依赖两种语言的正字法特征。我们认为这两种理论不是相互矛盾的,阅读障碍是否会同时出现在两种语言中可能取决于这两种语言是否共用了相同的有缺陷的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4.
汉字简化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社会上的批评之声不断,而德语正字法改革历经曲折在2006年也落下了帷幕.尽管中德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文字体系,一种为孤立语,而另一种为屈折语,但其两种语言的两次文字改革对于以后的文字改革避免走同样的弯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眼动研究方法,考察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词汇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来确认他们在语素理解、语音和正字法加工中缺陷的眼动表现。结果显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多种任务上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多项眼动指标的结果都有体现。这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素理解、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缺陷得到了眼动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7.
汉语阅读障碍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学习困难领域研究的热点,我国近10年来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语言加工研究主要涉及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加工、语义加工四个方面。作者对这四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对现有研究的趋势及不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阅读能力是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一项能力,对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学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根据梁子勤教授[1]的建议,对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进行了测量,共包括:正字法判断任务、识字量测试、快速命名任务、阅读理解任务、拼音测试任务五个部分,探讨了五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识字量能显著地预测阅读理解的成绩,说明识字量水平对阅读理解水平的高低起到主要影响,由此推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识字量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对于一般小学生而言,增加和巩固识字量可以帮助其提高阅读理解成绩。(2)阅读理解与正字法、识字量、语音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识字量在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讨论了大学英语写作中句子对于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句子的种类的划分方法,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郭菁 《现代语文》2009,(10):115-117
一、正字法正字法意识 传统意义上的“正字法”主要指的是建立并推行字形规范,属于汉字规范化的一个方面(苏培成,2001),而引入西方心理学“元语言意识”理论后,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学习者在字形的学习过程对“汉字结构信息或组字规则的意识及其发展”(江新,2008),也就是正字法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