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我们语文教师热切追求和努力探索的目标,下面通过《中国石拱桥》一课的教学述评,为多元智能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具体运用,提供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2.
分析大广高速公路跨滹沱河及分洪区工程,对滹沱河及滹滏区间平原排涝分洪区防洪影响,及对水利工程、村庄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岗黄湿地的生态特征及人类影响状况,分析了滹沱河岗黄段湿地湖盆中心敞水区、季节性淹没区、耕作区、水源涵养区四个区域的生态特征,提出了在湿地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故事 这一天,小李正在语文课上朗读课文《滹沱河和我》的结尾段,她把末句“还有它那充满天地之间的吼声和气氛”中的末尾字“氛”读作去fen。我并未急于指出,而是又亲自重读了一遍,并有意着重把“氛”读作平声fen。  相似文献   
5.
1928-1933年以八县堤工联合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与河南岸的安平县之间因为利害关系不同,围绕安平县境内由子村、杨庄等地滹沱河大堤的修筑连年爆发扒堤械斗、武装强堵等激烈斗争.这一事件既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组织勃兴,通过政府“让渡”权力,填补修河治水制度运行的空白,也折射出在缺乏统一协调指挥,以维护局部利益为基础的组织模式下进行水灾治理,不可避免地出现“以邻为壑”的“水害纠纷”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世本·居篇》之说“契居蕃”,“蕃”为何地?历来众说纷纭,争论千年。然从文献、考古、金石文字众多方面考证,蕃,即是番吾,位于滹沱河南岸,在今黄壁庄水库之中。汉代蒲吾县,战国番吾城,乃商民族始祖聚居地。契之子昭明居砥石,乃泯水流域,在今元氏、高邑、临城。契之母简狄,乃有娥氏之女。新乐、无极出土过刻有“女戎”字样的商代青铜器。更为重要的是元氏西庄村出土的刻有“隹戎’’进攻柢国铭文的青铜簋,为进一步确证商民族起源滹沱河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7.
滹沱河山区是全流域主要咸水背景区,是典型的气候变化和生态敏感区.近年来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文章分别从滹沱河山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演变两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气候变化体现在降水量、蒸散、干旱、气温、日照等方面.生态环境演变体现在水资源、河流生态、湿地生态、人类活动对五台山生态影响等方面.结果表明:滹沱河山区气候和生态环境均以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在发展演变,且当前研究中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时间序列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至今气候和生态环境现状研究,缺乏历史时期研究;二是缺乏气候和生态环境演变驱动力方面研究,同时就区域土壤系统、植被生态、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8.
滹沱河是华北平原重要的河流之一,以善淤、善徙、善冲及泥沙多而著称,历史上人们视其为“决不可以人力治者”。民国时期,华北水利委员会与沿岸各地对滹沱河进行全面治理与开发,主要集中在水利测量、河道与堤防治理、农田水利开发等方面。运用西方科学治水理念,引进先进治水技术,政府与地方积极协调,减少滹沱河灾患的发生,增加引水灌溉面积,也推动了华北水利事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滹沱河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及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湿地属于内陆湿地,其形成受到地形、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在景观结构上具狭长型、串珠状和羽状。从系统健康和系统功能角度,加强其在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在石家庄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乌。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一片树林边走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