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娟娟 《科教文汇》2013,(19):98-98,102
作为全书开篇序幕的重要部分,《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展露出了这部古典小说语言运用的崭新境界。在这一回中的很多细微之处,曹雪芹通过一系列颇有意味的副词的调用彰显出其文学语言大师的炼字功力。  相似文献   
2.
顾军然 《广西教育》2011,(28):39+58-39,58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看似热闹的阅读课堂,却时常让人感到“飘忽”和“空洞”,因为这样的教学缺乏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语文味被冲淡,课堂显得浮华和浅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反复涵咏体味,嚼出语言的滋味,品出语文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3.
杨兴翠 《考试周刊》2014,(99):21-21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鉴赏诗歌通常从语言入手,形成语言—意象—意境—情感这样一个过程。鉴赏诗歌的语言可以从赏诗眼、炼实词、炼虚词等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4.
一听到妈妈帮我报了暑期练字班,我心里很不高兴。心想这多没劲、多枯燥呀!可谁叫咱写字不怎么样呢,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可接下来我非但没有感到不开心,反而觉得很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时进行认真的推敲,以期作品中的文字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这种艺术加工的方法,称之为炼字。字是情感的载体,炼字的本质实际上是炼意。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字——意”这个纲,从字人手,体会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诗歌鉴赏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尤为重要。本文从古诗词的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等炼字角度及炼字的要求方面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想】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诗景、诗情、诗意均由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就是典型的例子,"推敲"的典故更是耳熟能详.近几年高考也常涉及此类题型,现就这类题型作一简单的分析和学法总结.  相似文献   
9.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请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相似文献   
10.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记得第一次读到《江雪》时还是一个小学生,不懂何谓平仄格律,何谓炼字,甚至连蓑、笠二字也不认识,但得益于柳河东的超凡诗艺.我还是能够粗粗领略诗意——大雪纷飞,环境空旷幽静.拥有了自我,也就拥有了世界。人与世界同一,虽然孤绝,却又何妨?有时候,赏诗不必字字拆解,仍可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