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该肿瘤对人体健康危害大,预后不良,备受学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分子医学的研究,神经胶质瘤发病机制在分子水平的研究已取得很大成效,这对该肿瘤治疗措施的开发、预后的改善都具重要作用。最近对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新发现的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等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对神经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更为明确,为制订防治该肿瘤方案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DNA的正常内源性修饰方式 ,它由DNA甲基化转移酶催化发生。但DNA甲基化异常在肿瘤发生中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表现为抑癌基因高甲基化所致的基因失活和原癌基因低甲基化所致的基因激活 ,引起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异常 ,造成细胞恶变形成肿瘤。文章总结了DNA甲基化异常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在肿瘤发生中的可能机制及针对高甲基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而且由于该病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在治疗上不仅难度大,疗效也差,一般发病后患者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故被人称之为“癌中之王”。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新病例占了全球所有肝癌病例的一半以上(55%),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肝癌患者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多年来科学家们都希望了解其中的原因,但是一直以来未能发现明确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回顾1979年前后发现P53蛋白的历史过程,以及此后对该基因研究中的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和应用。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分子生物学的整体发展状况,对P53研究中的工作方法、思维范式及其影响给出了一定解释。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是21世纪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新医疗技术,有望成为人类战胜疾病的利器。本文阐述了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表明,以软骨细胞为主的细胞凋亡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只有透过骨关节炎时细胞凋亡现象,认清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基因与分子的调控,方能以细胞凋亡入手研究分析骨关节炎发生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调控细胞凋亡而有效地防治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癌症是20世纪世界医学界需认真对待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约70~8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占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主要年龄段为35~55岁的。每年新查出的肿瘤患者达100万人以上,使肿瘤病人总数达几百万人。从细胞水平看,肿瘤是遗传的,即肿瘤细胞的子细胞也是肿瘤细胞;从个体水平看,肿瘤则不一定遗传,但肿瘤患者的后代可因其遗传背景而易患多种肿瘤;某些癌基因的发生具种族易感性和家族史,其遗传符合孟德尔规律。因此肿瘤的发生与遗传背景有关,特别是恶性肿瘤,往往与多种原癌基因的损伤有关。当然也不排除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面仅从分子遗传学角度介绍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机理及其蛋白质产物,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癌基因与癌症的基因治疗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是指基因导入人体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本文从基因水平阐述了癌症发病机制,基因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背景及基因治疗癌症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p73 基因与p53 抑癌基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53 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突变与50 %的人类肿瘤发生有关。p73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及调节上均与p53 蛋白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此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p73 能否作为候选抑癌基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癌基因是人类正常细胞中所具有的一类基因,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调节作用。染色体体臂上某一区域非随机杂合性缺失导致抑癌基因的丧失,从而促使肿瘤发生。本文总结了第17号染色体短臂(17p)杂合性缺失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该研究不仅为我们定位新的抑癌基因提供了基础,为肿瘤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使我们能更好理解肿瘤的分子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