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李勇 《声屏世界》2003,(5):29-30
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作为舆论监督主体,频繁活跃在现代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对舆论监督主体行为、权利义务等提供专门的《新闻法》,使得新闻监督主体的行为性质介于“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之间,这种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得舆论监督行为与普通民众个人行为难以区别,其结果:新闻记者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权得不到落实,新闻侵权案件中,舆论监督者败诉容易胜诉难……,这种现实与现代社会新闻产业发展的态势,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介是党.国家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一方面要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反映人民的呼声,体现人民的监督权利。它是党.国家和人民之间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的舆论工具。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传播媒体对国家.社会公共生活进行评论.批评以表达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新闻自由正体现了这种权利的范围.广度和深度。如何避免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圆满完成新闻报道工  相似文献   
5.
对于国有资本的控制.从技术层面由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操作.但人大对于国有企业的战略及资本预算应当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和监督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尤其是刑事诉讼法学界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的讨论此起彼伏。不可否认,实践中检察机关在行使权力时确实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未考虑这些争论璁问题,只是试图以民事诉讼为背景从基本理论上论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必要性,阐明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愿媒体人肩负起人民赋予的舆论监督职责,愿“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做到如习近平所说的“以‘闻过则喜’的态度,全力支持舆论监督”. 2015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依法对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原总裁沈颢等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系列案件作出一审宣判,判处沈颢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六万元,追缴违法所得.  相似文献   
8.
张甜甜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2):32-35,55
纳税人用税监督权是一项重要的纳税人权利。纳税人用税监督权有着深刻的政治学、经济学以及法学理论基础,它对监督政府支出,建立廉洁、忠实、勤勉、高效的政府以及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纳税人监督用税意识的淡薄和税收理论研究的不足,我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保障。只有在立法上做出明确系统的规定,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才能切实保障纳税人知情权以此实现对用税监督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没有出现“舆论监督权”的字眼.其他法律、法规也没有对舆论监督权的法律定义.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权包括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新闻出版自由等方面。舆论监督权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以及整个社会必备的权利.只有具备了这一权利,人民才有可能发表自己的各种主张,政要官员等公众人物才有可能受到真正的舆论监督,才能揭露、防范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0.
王勇 《新闻记者》2007,(5):40-41
“丑闻”取代“美谈”众所周知,走向市场后,我国“有些传媒的本质发生了转变,它的最高使命已经不再是承载满足公民的知情权、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权和社会的政治动员的工具,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