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65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J抗高温耐碱凝胶型调剖剂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一种聚丙酰胺为主要成分的抗高温、耐碱凝胶型调剖剂体系,考查了聚丙烯酰胺、稳定剂、温度、pH值、矿化度等因素对调剖剂性能的影响。通过L25(5^6)正交表优化了配方并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配方体系在30~130℃条件下都能成胶,成胶时间在3~30d可控,pH值范围为7~14,成胶粘度3.0~40Pa·s,岩心的封堵率〉95%,突破压力梯度〉4MPa/m,残余阻力系数〉100,适用于高温强碱油藏的调剖作业。  相似文献   
2.
测定不同条件下金樱子提取物溶液的粘度变化,对其流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樱子提取物溶液为"非牛顿流体",其粘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浓度达到1.4 mg/ml时成凝胶状;该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耐盐稳定性和抗降解性能;冻融变化使该溶液的粘度有所增加,且冷冻处理后的效果更明显;苯甲酸钠、微波等...  相似文献   
3.
刘程 《青海科技》2022,(4):151-154
纤维素海绵的产品性能主要受粘胶液粘度的影响。文章研究了高粘度的粘胶液的制备条件,通过对纤维素浆粕聚合度、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和固液比的考察,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用500 DP纤维素浆粕在固液比1∶3.8、碱量15 wt%、温度5℃的条件下,生产出的粘结液粘度最大在152 cps。  相似文献   
4.
新型清洁压裂液(VES-SL)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试验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清洁压裂液(VES-SL),该清洁压裂液具有良好的抗温增稠性能,最高抗温能力为120℃。室内试验表明,该压裂液在柴油、地层水的作用下,破胶化水彻底,对油层渗透率伤害低,导流能力保持在92%以上。目前已成功地累计现场实施水力压裂6口井,压裂防砂25口井,增产增注效果明显。该压裂液还具有摩阻低、返排彻底、可长期放置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徐星 《科技风》2015,(3):114
金属熔体的粘滞性是液态金属原子迁徙能力的一种表现,反映了原子间结合能力的大小。理论研究表明:在无磁场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熔体的粘度增大;在磁场的条件下,金属熔体的粘度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磁场对粘度的影响是洛伦兹力和磁化能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注采耦合技术是近几年形成的一种针对高含水断块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本文以胜利油田梁13-斜54井组为例,介绍了该项技术在一注一采井组的试验过程及效果,通过经济评价分析,注采耦合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注采敏感井组的开发效果,提升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硫酸氢氯吡格雷与甲醇、乙醇溶剂所组成体系的粘度,提供了一种测量该类体系粘度的合适的方法,并初步得到硫酸氢氯吡格雷醇溶液的粘度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规律,所得结论可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相关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在低温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低维非晶态硅酸盐材料进行粒度和粘度测定,分析样品中的SiO2含量与其粒度和粘度之间的关系,探究SiO2含量不同的样品其性质发生规律变化的机理。从而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盐波相材料的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轧制过程中"人字纹"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控制"人字纹"缺陷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期注水是通过不断在油层中人为的建立不稳定的压力场来扰动油层,使得同一油层内油水在高低渗透层之间相互交渗,提高非均质性储层的驱油效率的一种技术。针对北部过渡带地区油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原油物性差、粘度高的情况,结合多年来在过渡带周期注水实验及效果,对北部过渡带进行周期注水的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