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96篇
科学研究   5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介绍语言学领域各主要理论及其研究内容,重点叙述了早期语言研究、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语义学及语言的社会性,试图使读者了解语言研究的全貌,并对历史语言学及语言的社会性有大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中的祈使句,可以从语义学角度加以研究,从而使人们对祈使句有一种新的认识。避免了以前孤立研究语法的弊端,让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等级关系等又有了更深刘的认识,进而能够达到闻其声、知其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义学上说,文化是个大范畴,娱乐是个小范畴。文化厚重,娱乐轻薄;文化端庄,娱乐游戏。但作为大众媒体,如何把高深的文化做成大众接受的娱乐,或者说怎么把娱乐做出些文化的味道,两者不再一味割裂?  相似文献   
5.
蒯因的自然主义包含着基本方法论上的矛盾,即极端经验论和极端整体论的矛盾,这使逻辑的不协调性渗透于他的自然主义学说的诸多方面,其中包括意义理论、指称理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等。蒯因本体论的矛盾可以归结为语境主义多元论与物理主义一元论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是论域相对论和经验绝对论之间的冲突。蒯因认识论的矛盾可以归结为方法论自我指称的恶性循环,或者说是元方法与对象方法的混淆。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蒯因的自然主义学说严重失范,然而,重视逻辑规范正是分析哲学的根本特征。由此可见,蒯因的自然主义与分析哲学相去甚远,甚或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A,但B”为代表的转折句的类别及构成方法入手,为对转折句进行语义分析提供方法和途经.根据A、B所表达的概念之间是否具有属种关系,将“A,但B”分为属种关系转折句和非属种关系转折句;根据A、B所断定的两种事物情况是否在同一个语义层面上,将“A,但B”类转折句分为相同语义层面上的相反相对和不同语义层面上的相反相对;根据A、B之间的逻辑联系来分类,将“A,但B”分为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选择式、因果式等转折句。“A,但B”类转折句构成的逻辑方法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限制法,概括法、排除法、对照法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古汊语词汇教学应结合现代语义学、文字学和上古汉语音韵学进行。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框架语义学理论的含义及其对公示语翻译的启示,从框架语义学角度具体探讨了公示语英译失误原因。希望能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从而对改变中国的公示语翻译现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Humanbeingsknowthewordsofthelanguagetheyspeakandknowtheinformationaboutthewords .Speakersofalanguagerarelyhavedifficultypickingoutthewordsinasentenceofspeechsoundsorleavingspacesforwordsinwriting ,theyknowhundredsorthou sandsofwordsincludedinthelanguag…  相似文献   
10.
语义学及语用学中"预设"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崴 《培训与研究》2005,22(3):26-28
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中,“预设”问题都是一个存在很多争议以及不可避免的问题。本粗略地介绍了语义学及语用学中“预设”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并通过分析“预设失灵”及“预设撤销”等两个问题探讨了预设在语义及语用两个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