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学生进入高中后,政治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和熟练使用政治专业语言能力呢?第一,做好示范,教师自己首先要努力实现课堂语言专业化。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象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象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象永恒的星辰那样光  相似文献   
2.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以符号化的方式传递人的情感,由于人类情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必须将抽象的情感加以感性显现。艺术语言传情的感性形式是“语象”,它是用以表情的语言单位,是“心象”与一定的语言物质材料(语音或文字)结合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语言形式,也是语言表象。语象具有特定的语言形式和系统结构:语象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层级性。语象是表象化的语言符号:1.所指表象化———语词由概念还原为表象,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2.所指意蕴化———语象语义内涵是感性和理性、具象和抽象、思想和情感的结合,其语义信息是多元复合的;3.所指赋值化———为语词增添新值,不断赋予语词以具体的、临时的、附加的、新颖的、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语象初探     
对应于人类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条发展路线,人类语言也形成了两大语类:命题语言和形象语言.形象语言中存在一个重要概念--语象.本文对语象的范畴、语象的构成和语象的类别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6.
正想象是创造的母体,它是学生高质量参与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有了想象力机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小学生思维活跃,寓于想象。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天牛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实践,依赖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教材、教学内容,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天地坐翱翔。一、营造氛围,鼓励想象情绪能刺激想象,民主、半等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这一主体产生乐观的情绪,它所引发的是希望和向上的想象一只要是可能存在的,我们都也该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拟《野草》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现代阶段的一座“水域”,以“夜”为环境背景和观察视点,展示鲁迅先生对现代中国的人生幻相的诠释和批判,展示鲁迅先生的峥嵘气势和新文化先锋的锐气。  相似文献   
8.
论"语象"     
语象是凭借着语言与表象的稳定的对应关系而呈现的直觉性的心理画面,可分为象形语象、指物语象、描述语象。纯粹的语象是语言与其约定的表象的二维构成物,它不表现自身之外的意义。意象却不同,它是语言、表象、意蕴的三维构成物,在语言和表象背后还隐藏着丰富的精神原型和文化密码。意境又不同于意象,它是语言、表象、意蕴、境界的四维构成物。意象、意境都要以语象为基础,或者说,它们都要以语象这一“存在视象”作为自己的物质外壳。  相似文献   
9.
李瑛是当代中国诗歌史不可忽略的著名诗人,在新时期以前李瑛的大部份诗歌创作,大约可以提炼出士兵、火热、花朵(多数时候是红花,一定程度上是火热的一种物象)和祖国等四个词根或基本语象。但在新时期以来的创作题材中,除了对自然景观的陶醉和咏叹,对历史的凭吊和沉思,对世界友谊与和平的渴望和祝愿得以延伸、接续而外,那经反复刻画和讴歌,而格外光彩夺目的士兵抒情形象,却在诗人的题材疆域里悄悄地淡化甚而是淡出了。而普通的、普遍的作为生命、生存状态的人的形象,更为得到诗人的关注而日益凸现。感怀、凭吊历史,是李瑛又一个动人心魄、引人注目的写作向度。李瑛的写景诗,既与当下不少青年诗人客观化的场景的“小叙事”、“冷抒情”不同,也与前辈不少老诗人过度主观化景观的动辄就“大叙事”、“热抒情”有异。李瑛还写有不少国际题材的诗歌,友谊、和平,是此类题材共享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马梦原 《文教资料》2007,(20):108-109
语言通过"指物"功能,可以在概念层面上生成形象,这是最直接、最初步、最基础的文学形象。但文学作品如果全由"语象"构成,便没有多少意蕴可言。而"意象"则因为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使它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更具内涵,也更加耐人寻味,使得文学作品具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