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乔姆斯基在形式语言理论中论述了人类语言的递归机制,他认为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能够作为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递归机制。而反映语言递归性的上下文无关语法则成为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路径。但处理结果上的失衡反映出研究者对语言递归性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从认知语义角度对语言递归性的归属层面进行了理论假设和推理,认为语言递归性是一种具有多维开放属性的核心的语言信息运算机制和组合规则,并进一步为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提供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春彦  尹智慧 《内江科技》2010,30(1):121-121,194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语言一经出现就以其多样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一些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词汇甚至走出了网络,慢慢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这种趋势,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关于网络语言褒贬不一的评价、而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网络语言的新视角.从而说明网络言虽然以非常规的形式存在,却有着人类语言所共有的特征——隐喻性、转喻性和递归性。  相似文献   
3.
霍金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观点,引发了人们关于"超级AI(超级人工智能)"的广泛争论,那么"超级AI"是否会实现、其潜在的实现路径包括哪些?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在分析历史上关于超级AI的争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学界等关于"超级AI"如何实现的各种路径.认为当前我们不应过度夸大AI的能力,但要敬畏AI的未来发展潜力,因为无论是从技术态层面还是社会态层面上讲,AI的未来发展陷入"动车困境",超级AI并非完全是一种科学幻想.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教学内容、难点以及师生共同面对的一些问题,都是应该很好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递归性是人的思维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动力机制。借助递归的思维路径,人们可以用简单的、自明的低层次要素描述、构造、说明复杂的整体,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来解决复杂的问题。递归问题丰富和补充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与复杂性科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以句型的抽象性、生成性和句法结构的递归性论证"修饰语不影响句型"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并指出其在实践上的优点及理论上的瑕疵;其次,说明基于语料库的句型统计和分析的研究方法为修饰语是否影响句型的讨论提供了新视点,也提出了新课题.再次,说明张斌、胡裕树先生的句型分析法和句型理论的提出不是在1979年版的<现代汉语>中,而是在此前的张斌的<汉语句子分析的再认识>一文里.  相似文献   
7.
基于战略匹配理论,以162家北京地区企业作为实证样本,分析了战略决策柔性对于企业实施不同战略类型的支持作用,并构建了"战略类型→战略决策柔性→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战略决策柔性的开放性在战略类型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但其递归性的中介作用不显著.(2)实施探索型战略的企业的创新绩效及战略决...  相似文献   
8.
论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索绪尔曾经提出语言符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两个重要特性。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使我们对于语言符号的这些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了。这是自然语言处理对传统的理论语言学提出的挑战。本文针对信息时代语言学的新发展,分析了索绪尔“线条性”的不足,并提出了语言符号应当具有层次性、非单元性、离散性、递归性、随机性、冗余性、模糊性等七个十分重要的特性。这七个特性再加上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构成了我们对语言符号特性的新认识,即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层次性、非单元性、离散性、递归性、随机性、冗余性、模糊性等共八个特性。我们应当修正索绪尔对语言符号特性研究的旧理论,而代之以反映当前人类对自然语言符号认识水平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9.
10.
佟郡 《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42-143
Hauser,Chomsky和Fitch(简称HCF)于2002年11月在《科学》第298期发表《语言机能:是什么,谁拥有,是如何进化的?》(The faculty of language:What is it,who has it,and how did it evolve?)一文,在语言学、生物学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和连锁反应。Pinker和Jakendoff(简称PJ)出于对语言进化乃至语言研究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与HCF(2002)相左,多次撰文予以争辩,并相继在《认知》上发表论文《语言机能的独特之处在哪里》(The Faulty of language:what’s special about it?)和《语言机能的本质及其对语言进化的启示》(Thenatureofthelanguagefacultyanditsimpficafiomforevolutionoflanguage;简称JP(2005))。对乔姆斯基等人提出的唯递归性假设(therecursion—onlyhypothesis)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唯递归性假设”的提出和他们之间持久的争论在国际学术界搬起了轩然大波。本文将对这一引人注目的关于语言机能进化之争进行扼要对比和述评。并重点介绍一下乔姆斯基等人的语言器官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