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自己的智慧,有针对性创设适合学生实际训练的原创性试题,不仅能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而且也能提高教师的教研力,达到师生共长。  相似文献   
2.
"蔓萝花"是一个流传在苗族民间的古老传说,它在20世纪50年代中被收集、整理、改编为民间故事、京剧、舞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从民间的口头的"说唱"成为红遍大江南北,千家喻晓的"银幕故事".本文主要探讨"蔓萝花"由民间传说到电影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历史沿革,对从其产生的雏形到定型最终形成花鼓灯舞蹈形式的过程以及这一民间舞蹈艺术的多元化构成作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并就其艺术在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发展、创新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爱琴 《早期教育》2001,(19):15-15
记得小时候,家中屋梁上筑有燕巢。吃饭时屋梁上无拘无束的燕子呢喃私语,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如今人们对一向作为人类朋友的燕子来访安家,好像也不那么热情了:未等燕巢有了雏形,就被无情的竹竿捣掉;燕子也对人们失去了信任,不再、不敢、不愿在人多的居所筑巢建窝。现在小镇上的孩子们也就较少看到燕子和燕窝了。  相似文献   
5.
张謇的“地方自治”充分体现了张謇“新世界雏形”南通梦的建构及其实践。其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恶劣的社会环境、势单力孤的个人作为以及“急进务广”的发展方式。中国梦南通篇章既是张謇“新世界雏形”的历史延续,更是张謇“新世界雏形”的创新发展。续写“中国梦南通篇章”,必须处理好财富增长与惠及百姓的关系,以民生为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与环境为善;必须处理好长期奋斗和阶段有为的关系,实现有序发展;必须处理好“官员梦”和“百姓梦”的关系,实现同频共振;必须处理好物质生活改善和文化生活丰富的关系,实现品质和品位的“双提升”。同时还要制定好“扰梦”拆解策略或预案。  相似文献   
6.
彭芳 《文教资料》2013,(16):64-65
现代版画在经历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形态,中西文化的冲撞与交融,传统与现在的对歭与统一,政治需求与艺术自律的失衡与调整,以及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贴近与疏离的情况下,逐渐摆脱了历史的重负而走向本体的精纯,由单一的、封闭的、附属型的,向多维的、开放的、自立型的演变,由一般性政治宣传与浅层次反映生活走向精神内涵的深邃,由艺术语言的粗糙陈旧变为精到新颖。  相似文献   
7.
奇比妙喻     
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在文学上,比喻是衡量创作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学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手段创作,比喻恰好体现了这门艺术的特点.我国作为一个文学事业繁盛的国度,历代文学创作者对于比喻艺术的不断传承和大胆革新创造在世界语言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汉语发展史上,当文学尚处于雏形阶段时,比喻艺术就已呈缤纷之势,蔚为大观了.在后来漫长的中华文明之旅中,我们的先人以他们的独特感悟和智慧又创制了异彩纷呈的比喻形式和技法.而到了现当代文坛,我们的语言艺术家一方面从唐宋风骚中学习文辞藻饰,另一方面又沐浴着洋风西雨,于是,他们凭借着中西融汇的语言艺术素养和新颖广阔的奇思妙想在本已姹紫嫣红的比喻百花园中栽种了奇花异草.这一些,如灵狐的闪动,吸引着我们进行更新更深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公刘》是讲述周人早期史事的诗篇。它讲述了周人在公刘时代的一次迁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反映出了周人在公刘时代通过"其军三单"、"彻田为粮",从氏族社会到雏形国家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本周市场先抑后扬,在农行IPO发行价可能低于此前普遍认为的2.5元预期,变盘契机出现,不仅2481点被守住,笔者预测的双底雏形已成,后市是否就此掀起一波上升行情?  相似文献   
10.
世纪老人巴金在现当代文学的画卷上留下了数十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他的创作前期,其理想的女性形象在中篇小说《海的梦》中已初现端倪,在《爱情三部曲》之《电》中完全成熟。本文拟从《海的梦》的女主人公里娜着手,通过分析作品展示其崇高的人格魅力,了解巴金写这部作品的意义,并由里娜对以后巴金创作的女性形象的影响推知巴金前期创作中理想的女性形象雏形就是里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