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韦纳归因理论为依据,设计归因问卷调查,对五年制大专英语专业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困生进行英语学习失败的归因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高年级和低年级学困生归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相应的应对策略,对学困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突出归因中的积极倾向,纠正归因中的消极倾向。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练习时,总有一些学生要么“躲躲闪闪”,逃避练习,要么寻找各种借口推脱,甚至有的干脆说自己不行,无法完成任务。对于这种现象, 如果用“命令式”强制学生练习或任其“袖手旁观”,既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势必也影响了整个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那么,作为体育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去加以分析和解决?笔者通过韦纳归因理论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归因,在社会心理学中是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心理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其行为的过程。它既是对行为原因的推论和解释,又对以后行为的发展提供预测和导向。韦纳将人的成败归因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即:个人能力、个人努力、任务难易、机遇或运气。这四个方面因素根据是否内外因素、稳定性、可控程度可列成下表:  相似文献   
4.
归因理论在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行为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理论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的理论。对该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解决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何谓成败归因?成败归因是指行为者对自己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的自我归因,所以也叫做自我成败归因.美国心理专家韦纳的实证研究发现,一般人从事过有关成败的工作后,多将成败归因为以下6个方面: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其它相关因素.韦纳又按照各因素的性质分别将其纳入了以下向度之内:一是因素来源,指行为者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是源于自身条件(内控因素),或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因素),在此向度上,能力、努力、身心状态属于内控因素,而任务难度、运气好坏等则属于外控因素;二是因素的稳定性,指行为者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是否稳定,在此向度上,能力大小、任务难易两项是不随情况改变的稳定因素,而努力程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则是不稳定因素;三是是否可以控制,指行为者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自己意愿所控制,除努力程度外,其余各项均为不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控制源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源理论”是由罗特(J.B.Rotter)对心理控制源进行研究并发展起来的归因理论,它与海德、韦纳等的归因理论不同,控制源理论认为知觉者之间存在着一些稳定的个体的差异,这些个体差异影响了因果推论。因此,控制源理论既是一个归因理论,也是一个个性理论。内外控是衡量这种个体差异的维度,  相似文献   
7.
自我效能理论简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分别从自我效能理论的提出;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三个方面对“自我效能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了自我效能理论与韦纳的归因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9.
李燕 《科教文汇》2014,(6):26-27
随着1994年《教师法》的颁布和实施,教师权利和义务得到了相应的明确,教师的权利也日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本文从教师义务的理论出发,探讨一些现实的教育问题,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为什么存在一些教师缺失履行义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1994年《教师法》的颁布和实施,教师权利和义务得到了相应的明确,教师的权利也日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本文从教师义务的理论出发,探讨一些现实的教育问题,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为什么存在一些教师缺失履行义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