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名词化隐喻现象是科技英语的重要文体特征之一。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隐喻的频繁出现增强了语篇正式、客观程度,且显得简洁,更为连贯。本文结合实例对科技英语中名词化隐喻现象及其语篇功能做了详细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把握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为撰写和翻译科技英语文本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情态是韩礼德功能语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复杂的功能领域,也是体现人际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化实用文体写作的情态分析,找出其情态使用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把握情态在职业化写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观体现为著名的"语言游戏说",它不仅在哲学领域推动了语言的转向,在语言学领域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语言游戏说"有着极大的渊源关系。通过比较二者的哲学思想,找出它们共同的哲学基础,以期丰富"语法隐喻理论"的哲学蕴涵,从理论源头上为"语法隐喻"的产生提供理据,显示"语法隐喻理论"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哲理性,促进它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照应是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分的关联点,英语中照应关联点是显性的,汉语是隐性的,但均可在语篇上下文中找到。本文以韩礼德照应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英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衔接特点和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译者在英汉互译中第三人称代词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霍亚凤 《考试周刊》2014,(85):66-67
<正>一、引言韩礼德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英语语调三系统,即语调短语划分、调核、调型。语调短语划分是指将长句划分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位;语调短语是语调的基本单位。语调短语包含多个音步,每个音步包含多个音节:一个音步可以包含一个音节,或者七、八个音节。在非正式的口语对话中,一个音步包含十个甚至更多的音步。一般说来,话语越正式,每个语调短语包含的音步就越少。韩礼德(1978)认为:语调短语不跟任何语法单位一致。在英语口语中,语调短语倾向于和从句保持一致,和从句保持一致的语调短语叫做无标记语调短语,这里的"从句"是指没有主次等级的从句,这类从句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研究了《简·爱》的语言特点,即从语言的宏观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语篇功能,用《简·爱》中的实例分析了其语言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7.
语篇是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单位,具有交际功能,构成一个话题,具有连贯性.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1976)一书中把衔接定义为"存在于语篇中并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间的联系".他们多次在书中提到:"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衔接指的是语篇中的不同成分在意义上有所联系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系统功能语法重视语言的社会性、语境、功能的研究,韩礼德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语言层次、语言的元功能、语言的“盖然性”理论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了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使用过程。随着系统功能语法的不断发展,该理论逐渐被应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母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需要在大学阶段深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预科阶段的国家通用语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之初就在不断学习各语言学流派的思想,旨在全面提高学习者运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对此,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是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的核心,也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以乔姆斯基的“天赋主义论”和韩礼德的“环境主义论”较为典型。笔者从四个方面展开比较:哲学基础、研究角度、主要观点、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系统功能写作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状况。采用系统方法研究写作理论的意义。以“功能──结构”框架建构实用写作理论的基本做法和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