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人称代词在英汉语言中作为连接语篇的重要手段,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对于没有异议的前指照应,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解释代词与被照应词之间为何能形成照应关系:而对于是否存在后指照应则始终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Ariel的可及性理论与语义学的结合上对前指照应进行阐释;同时,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后指照应存在的根据,指出:后指照应在英汉语言中都属于特例,不足以证明英汉语第三人称具备双向照应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级阶段的波兰学生在人称照应方面发生较多偏误,表现为名词、代词和零形式几种不同语法形式之间的误用。通过“回数法”将其与汉语本族人语篇进行对比,第三人称代词照应呈现出代词“他”的过度使用、零形式使用略为过度的特点,第一人称代词照应则呈现出代词“我”的过度使用和零形式使用不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不仅系统庞大,数量多,而且用法复杂。因此,在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研究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上古汉语中有没有第三人称代词,有哪些,它们的用法如何等问题,各家的看法都不尽相同。文章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作一个考察,希望通过这一工作,可以促进古汉语代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的语言单位。汉语的定语和英语的定语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汉语是左向分枝语言,定语成分主要是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前面。而英语是右向分枝语言,定语修饰语主要放在中心词的后面。我们在做英汉互译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手法,正确地处理汉英定语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语篇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语法创始人韩礼德把语言在人类交际中所承担的各种功能分为三类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篇功能指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成语篇的功能。它包括三个子系统 :主位———述位系统 ,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韩氏理论是以英语语言为基础加以论述的。该文以汉语语料为基础 ,对汉语的语篇功能作了初步探讨 ,证明汉语也要表现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6.
韩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的极大影响。但又保持了自己的语言特色。本文拟在就韩语汉语的敬语和表尊敬的代词进行比较,以期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韩语敬语的使用比较发达并词汇丰富,对于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代词并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则相反,敬语词汇很少且代词的使用情况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7.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他”出现频率最高,成为《董西厢》中第三人称的主要形式,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他”主要用于单数.除了指人外,“他”还可以指人以外别的事物,还可以表虚指.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形式上的性别的区别.“伊”和“伊家”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较少.“伊”作为第三人称代词,要比“他”早.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第三人称代词仍然没有单复数的区别,要判断其表示单数还是复数,需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决定.但是也出现了个别的第三人称代词后面加“(每)们”来表示复数的用法,但是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却极少.  相似文献   

8.
有关词语的非指示用法分为两种,即照应用法和非照应用法。指示词语的非指示用法的特点不涉及语言外的语境因素,指示词语所指的实体只存在于文篇之中,具有文内照应的功能。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亦或是其他的语言之中,“来”多是被当做方位指示词出现的。在以往的研究中,“来”这一动作表达方式也多是被当做指示性的方位词,本文从“来”的非指示表现形式和特点入手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代词回指语先行项的可及性”、“代词回指语的功能”、“代词回指语的数量分布”等三个方面论述汉语和阿拉伯语篇章中代词回指语表现出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种语言本质上存在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进行两种语言的篇章理解和互译时,只有充分考虑到二者在代词回指语使用上所呈现出的特性,才能对篇章语义正确地理解,进而得到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人称指示语进行了分析,人称指示语可以用作人称代词来使用,其用法有时与语境相关联,才能解释一些语言现象。通过对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一些事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人称指示语在交际中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词,又称之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的词语。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然而语言接触又以文化交流、文化接触为前提,为共生物。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外来词对于汉语汉字的影响是极大的,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促进汉语词语的多音节化;增加了新的语素从而推动汉语成分的语义上的发展;增强了词语结构的能产性以及词语理据的复杂性;不仅增加了汉语词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同时增强了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通常认为“某”的自称代词用法是由于避讳而形成。笔者以为,唐代自称代词“某”由魏晋时期指代不确定人称的“某”发展而来。“某”自称用法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由泛指向确指的转变,这恰恰适应了汉语表达精密化的需要,反映了汉语无定范畴和有定范畴即对立叉统一的辨正关系。元代以后受语言经济规则和明晰规则的制约,自称代词“某”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3.
所谓衔接指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省略是各种语言都使用的衔接手段。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导致英汉语省略倾向的差异。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目的语的衔接特点,相应地增删一些成分,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衔接自然,语义连贯,达到篇章意义的对等。  相似文献   

14.
汉英语言属不同语系,其人称代词的表达方式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这样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本文拟在探索汉语人称代词在英译时表达上的异同,从而使译文完整正确、符合英语通常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5.
傣语和汉语在系属上都属汉藏语系,然而傣语属V-O型语言,汉语属O-V型语言,语言的系属类别和类型特征之间存在复杂的交错关系.最能体现这种交错关系的语言成分是它们的状语,揭示这两种语言中状语的异同,具有语言类型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在汉英语言上的映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汉英语言结构上的不同。汉语多用具体名词,英语多用抽象名词。汉语多用人称代词作主语,英语多用非人称词类作主语。汉语多用主动结构,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本文对比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进行有效地交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搜集了汉语叙事篇章中的实例,为汉语语篇中的间接回指提供了可行的释义模式。本文认为,汉语语篇中间接回指的解读并不仅仅是回指项与其先行词表层语言信息的连接过程,而是受话人实现他们心理实体的连通过程。研究发现,该释义机制适用于远距离间接回指、常规关系以及非常规关系间接回指的释义。  相似文献   

18.
英语是一种综合—分析型语言,而汉语是典型的分析型语言。这两种语言形态的不同,将导致其句子的各主要成分在词序上出现一些不同和相似之处。本文将对英语和汉语的句子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作一个比较分析,以期对英汉翻译起到一点帮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对在大学日语课堂中实施的会话活动和翻译活动中母语(汉语)和日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汉语为基础语言的翻译活动比以日语为基础语言的会话活动更具有深度。基于这一结果,文章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在母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已有能力,促进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主题式任务型教学是以交际能力理论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主张让学生"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它能有效地激活短期汉语培训中所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是短期汉语培训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