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水县千余座的鲴人石棺椁墓葬文化,堪称贵州第一。今贵州黔北的夜郎系民族的远古先人是不狼山(濮郎山)人。其中的一支鲴人,进入四川,跟纵目的蜀人(蚕丛氏)文化融合,友好相处,被称为“髯人”或“雾鲳”。另一支鳕人在习水河流域,建立了鲳国。故鳕人跟髦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石室文化。《百家姓考略》“雾鳕”部族“皆巴蜀之民也”。鲳国在历史上共存在了3324年。鳕人石棺椁墓葬品类齐全,时代序列完整,数量很多,共分崖石棺和石棺椁两类。《酉阳直隶州志》的记载。猪婆龙抢宝的两边为对称的两尾鳕鱼是鲴部民族典型的图腾崇拜,因而是鳕国的国徽。习水的仓头坝应该是鲴国的首府。日本弥生时代的石棺椁和石瓮是夜郎鲳国石棺椁的日本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除了阅读纪传体、别史体例的史书和《风俗通义》《渊鉴类函》《骈字类编》外,主要查阅了大量方志、笔记,如《笔记小说大观》《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等有关书籍。其中查阅明清刻本县、府志就占全国地方志的80%以上。研究认为:汉代至隋朝的幻术“鱼龙变”(又称“黄龙变”)和唐宋“观赏式龙灯”并非是现代所说的“舞龙”。真正意义上的舞龙实指起源于明代的“手举舞龙”,这种舞龙才是以“祈神求雨”为目的,而且具有体育活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麦可金·尼兹拉和米旦·沃尔多这两位英国动物学家曾在1935年亲眼目睹过一只海上巨兽,直到今天,都还没有人捕到过它. 1935年11月7日上午,尼兹拉和沃尔多驾驶一艘名为"瓦尔哈拉"的小艇进行巡航观察.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回到爬行动物统治地球的时代做一次旅行,陆地上最能吸引我们眼球的很可能是嗜血残暴的暴龙和体形庞大的梁龙,海洋里则有矫健迅捷的鱼龙聚拢我们的目光,天空中还有怪模怪样的翼龙。到处都是通过卵生繁衍的爬行动物。偶尔你能在茂密丛林的底层发现几只小狗一样大小的小动物,可怜巴巴地生活在爬行动物帝国的小角落里,那就是我们哺乳动物的祖先。如今,爬行动物早已退居二线,哺乳动物——从牛、马、大象乃至鲸类——也已经进化出很多大型物种,完全接管了这个星球。那么究竟是什么给予了哺乳动物崛起的机会呢?科学家们认为,哺乳动物从小可…  相似文献   
5.
在距今大约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世界上不少地区都被海水淹没了,但我国的辽西地区却是例外。这里气候温暖、湖泊交错、植被繁茂,是蛙鸟鱼龙等动物们生活的乐园.各种各样的生物们在这个“白垩纪公园”里演绎了一幕幕生命进化的好戏。  相似文献   
6.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盛世的时期,国家富强,文化娱乐丰富多彩,魔术表演的记载也相应比其他朝代更多,既有出现于宫廷文艺中的,也有生长于民众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7.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中国开始了长达260年的南北对峙局面。这一时期,战乱不止,边疆少数民族及西域各民族大量涌入中原。这些民族的移居,给中原带来了新颖的乐舞、杂技和魔术,使中原汉族的文艺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北方,除佛僧带来的西域魔术外,艺人也陆续东来。如公元425年表演"吞刀吐火"的艺人曾到战火连绵的西凉(今甘肃张掖一带)活动。《北史》还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舞蹈创作中融入地域性民族文化元素,使之在其中各种表达方式带有一定的意味性,是大多数舞蹈工作者以及创作者迫切寻找的突破口.不仅可以提升地域性民族文化的价值,同时还可以传承其精华之处,还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各个地域民族文化的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学》2014,(8):70-70
据中国科技网2014年2月24日援引报道,科学家于中国安徽挖掘发现2.5亿年前处于产仔状态的鱼龙骨骼化石,第一只幼仔在母体骨盆内,第二只在母体骨盆中,但半个身体露出体外,第三只已离开母体。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处于产仔状态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证据之一;而第二只幼仔头朝前出生姿式表明,鱼龙是在陆地上产仔,而不是之前多项研究中所描述的在水中产仔,也就是说鱼龙的进化形成于陆地,而不是在海洋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喜马拉雅海何以变为万仞高山?自6500万年前以来的新生代,随着印度古陆与欧亚大陆碰撞挤压,古地中海东部和喜马拉雅海逐渐封闭,喜马拉雅山的雏形开始出现。在5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期,喜马拉雅山主体的北部仍有残留的浅海,到了3750万年前,由于著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喜马拉雅地区的海水全部退出,从而结束了它那漫长的海洋历史。其后,喜马拉雅山主体上升为陆地,在最近的300万年中,喜马拉雅山迅速上升,总计上升了约3000米,平均每一万年上升10米。而最近的一万年来,它却上升了700米,即一年上升7厘米,至今它还在以不易被人觉察的速度缓慢上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