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教育   442篇
科学研究   31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3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合作研制《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报告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对34位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三轮意见征询,集成专家智慧,总结出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在核心理念、主要目标、实际问题、理论问题、关键要素和生态关系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实现大学图书馆内涵式发展、整体发展、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学图书馆谋划新思路、推动新发展、构建新格局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2.
生态批评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就是要"历史的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而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我,雪豹……——献给乔治.夏勒》就深刻的体现了他浓厚的生态意识,具有超越时代的历史意义。文章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歌,让诗人强烈的世界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直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让诗中对生态意识的思考和生态理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理论,通过对邯郸市的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城市协调度分析,得出邯郸市城市和谐指数为240.94,全省11个地级市中排第8位.通过本文分析旨在找出邯郸市和谐社会创建的城市生态基础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邯郸市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自然扬尘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的污染对新疆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造成的直接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新疆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5.
湘中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岗地分布广泛,这里普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基岩裸露,土地荒芜,呈现红色荒漠化现象。本文以衡南县工联村为例,针对湘中紫色土丘岗区综合开发项目示范区的农业生态工程优化模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1990年与2001年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工联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数均有显著提高,并已由非生态农业阶段发展进入到良性生态农业阶段,为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6.
缺乏信任被认为是电子商务潜能充分发挥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国外信任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上信任研究的拓扑结构,并分别阐述了这一模型中信任前因、信任表现因子及信任结果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步、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如吉登斯所说的“断裂”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的代价”。韦伯则认为现代艺术(包括文学)具有对这种后果进行“救赎”的功能。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是通过对湘西世界美好人性和健康自然的生命的揭示,来达到对他的都市小说中暴露出来的现代文明病的进行“救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北宋与西夏在陕北一线剑拔弩张,长期对峙,双方在这一线驻有大量部队,并断断续续进行了几十年的战争,民族关系几度紧张。为了备战,北宋与西夏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在沿边修筑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屯田驻守,客观上加强了对陕北的规模开发。局部地区的过度开发对陕北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片草地和林地被开垦,土地沙化和水流失的速度大大加快,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周敬宣  李湘梅  陈雷  李勇 《资源科学》2007,29(3):111-116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态足迹作为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测度的指标,受到社会、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时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鉴于集对分析(SPA)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优势,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将城市总生态足迹与其相关影响因子联系起来考虑,融合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模式识别的“择近原则”和聚类分析思想构造集对分析动态模型,模型精度较高,验证误差均小于0.3%。并对武汉市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将由1 784.662×104hm2增长到2 781.388×104hm2,呈现出低于GDP、高于能源利用率增长速率的趋势,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对此就武汉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最后,指出SPA动态模型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足迹动态化方法的修正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植被生态需水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生态需水研究是目前生态学和水文学、水资源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植被生态需水研究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对于指导区域植被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植被生态需水的概念与内涵、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植被生态需水是指为了保证植被生态系统能够健康维持,并确保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而必须消耗的一部分水量.在区域植被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中,最关键的是对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某一植被类型生态需水定额的确定,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多是基于农业气象学原理的直接计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