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命题公式"2+2=4"究竟是基于经验和直觉的判断,还是数学严格化的推论?巴恩斯和布鲁尔坚持对上述公式进行囿于科学知识社会学视域的归因,虽有其合理性但却显偏颇。命题公式"2+2=4"具有经验性、真理性、理想化等多个维度下的广深差异性,在数学的严格性、演绎性与其经验性、应用性之间形成的谱系,关联着数学知识的多样内在化和层级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在STS研究兴起过程中多元化的知识储备,在发展过程中开放性的理念融合,使其成为内涵丰富而独特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本文回溯了STS兴起的社会历史情境与思想理论渊源,系统地整理了STS研究理念和经验视角的演进脉络,试图以此建构起STS研究领域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3.
科学论文是科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是科学实践的文本表现方式,应该如何理解科学论文的性质?科学论文与科学实践的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科学计量学及文学分析范式均用理性科学观作为其科学论文分析模式的基点,并形成了内容无涉式的研究方法;而SSK学者则打破了科学论文的内容黑箱,将“利益”、“修辞”、“与境”、“资源场域”等概念引入到对科学论文的分析过程中。SSK的科学论文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后学院科学时代科学论文的性质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其拆解科学论文认知研究藩篱的做法更是为人们理解科学知识实际生产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从科学的社会功能上论证,认为现代科技已政治化为一种意识形态;SSK的科学政治学派则将政治权力转换为“学科规训”概念,而从内在构成要素上对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加以论证,结论是:任何现代学科都通过规训形式使“权力”渗透到其研究活动中,“权力”是科学知识的起源和内在因素,权力本身成了知识的标志。然而,科学事实上并非彻头彻尾的“权力”。科学中的政治因素不可完全排除,但这并不导致两者关系中地位的等同甚至颠覆。科学知识或说科学本质仍以客观性为主,政治因素等主观性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构主义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社会学实践了科学的“理性重建”向“社会建构”的转向,使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从理论转向科学实践,打开了一个至今被忽视了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大门。这种转向与库恩的历史主义的范式理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科学被视为一个“传统权威范式”、一种工匠默会知识和手艺活动、一种范式的政治利益代表,它把科学视为与人类的其它文化活动等价。但由于强纲领知识社会学否定了自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只强调社会因素的意义,从而导致了对科学与理性的全面解构。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社会学分别以强纲领、社会建构论和社会学有限主义为指导纲领,展现为不断向实践纬度演进的三代发展历程,逐步摆脱了其理论困境,走向成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进而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未来走向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Science Studies”领域之内,存在着两个大的亚研究纲领,即SSK和后SSK。在SSK的思维框架之下,科学仍然是知识和表征,其客观性是由社会利益所决定的;而后SSK则将科学看作是一种动态的实践,其客观性在于实践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瞬时突现性。在本体论上,SSK仍然坚持康德式的自然与社会的二元论,而后SSK则打破了这种二分,认为自然与社会共同地建构了科学;在认识论上,SSK试图寻求现象背后的本质———社会利益,而后SSK则只关注科学实践中的各种可见的异质性要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微观实验室研究把科学作为实践和文化,导引出“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的形成。“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作为一种整体主义认识论,将超越早期SSK的“科学的社会建构”主张的极端性和偏颇性,将其带出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尔逊对SSK的关键性批评是它刻画科学的不充分性。SSK随意穿越知识与实践的界限,忽略科学知识各组分之间在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SSK未能把科学理解为在知识与实践的互动中进步的事业,同时也没有恰当地处理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SSK恢复了知识与人的本质关联,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理论代价。  相似文献   
10.
基础科学教育研究与建构主义:中国与西方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兵 《科学学研究》2002,20(6):571-576
本文讨论了国内外教育界在理解建构主义与教育研究之关系问题上的差异 ,分析了“社会建构论”对于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意义与存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