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应用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发泡表皮移植用于修复难愈性创面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6例难愈性创面的住院患者,共16处且持续6周以上未愈合的,进行浓缩生长因子凝胶膜联合自体发泡表皮移植修复,治疗方法为I期创面扩创,填塞凝浓缩生长因子凝胶,根据创面凝胶溶解情况,7~10天更换一次浓缩生长因子凝胶,3周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Ⅱ期手术,利用皮肤分离仪于腹壁发泡,取数个直径1cm2表皮并间隔覆盖于创面,浓缩生长因子凝胶膜覆盖。结果:16处难愈性创面患者中14处创面愈合良好,2处创面部分皮片成活欠佳、溶解,残余创面经换药后愈合。创面愈合后随访18个月,仅3例出现张力性水泡,部分色素沉着,均未见溃疡复发,无明显增生性瘢痕。腹壁发泡取皮区皮肤颜色正常,质软,未见瘢痕生长。结论:浓缩生长因子凝胶联合自体发泡表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因其取材方便,方法简单、供皮区损伤小、创面愈合质量高,宜在临床上推广,为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皇甫山黄精属 (PolugonatuMill)五种植物在LM下表皮气孔的五项指标 :气孔类型、气孔分布特征及气孔指数等。旨在为进一步探讨百合科植物属种间关系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橄榄品种资源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6份橄榄品种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橄榄叶下表皮毛刺长度为26.73~38.55μm,气孔器密度为533~1014个/mm2,气孔器长宽比为1.44~1.73.橄榄叶下表皮的这些特征差异可为分析品种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采自内蒙古准格尔旗早二叠世山西组的华夏齿叶Tingia carbonica的标本,首次揭示 了该植物叶表皮构造。表皮为单面气孔式,表皮细胞呈不规则长方形。气孔器属多细胞类型中的无规则型,排列稀疏、近散生,气孔长椭圆形,保卫细胞周围具5~6个表皮细胞。依据表皮特征对该种植物的分类、生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连翘花粉、柱头、花柱和叶表皮在扫描电镜下的形态特征:花粉长球形,三孔沟,外壁表面具网状纹饰.柱头二叉分枝,属于干柱头.花柱表皮气孔为无规则型.叶上、下表皮角质层纹饰不同,且均有腺体分布,未见表皮毛,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  相似文献   
6.
沿阶草亚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沿阶草亚科(Ophiopogonoideae)3属39种1变种叶   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气孔器周围的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是:(1)有助于沿阶草属、山麦冬属和球子草属种间和属间种类的鉴别;(2)给这些植物类群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3)对沿阶草属的归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沿阶草亚科内3个属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证据。并认为,这三个属的气孔器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的演化趋势为无气孔带类型→无角质突起类型→具角质突起类型(具气孔带)。根据这些特征和外部形态性状认为这三个属 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应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沿阶草亚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稻属Oryza L. 23种植物叶片表皮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的某 些性状,如在叶片脉带之间长细胞中乳突的大小和分布以及叶表皮气孔器上小乳突的数目和着生位置 在稻属的各种之间有着一定的变异规律,这在稻属各种的分类和其系统关系的研究中有一定的价值。 综合这些性状的变异特征,按照叶片下表皮脉间长细胞中乳突的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气孔器中小乳突 的数目和着生位置可将稻属这23个物种分为3组。第一组包括长颖野稻、马来野稻、疣粒野稻和颗粒 野稻,这些种的叶表皮脉间长细胞中没有大乳突和中乳突,仅偶见极稀疏分布的小乳突,气孔器中均无 小乳突。第二组包括短药野稻、二倍体和四倍体药用野稻、小粒野稻、紧穗野稻、斑点野稻、阔叶野稻、高 株野稻、大颖野稻、根茎野稻和澳洲野稻,这些种的叶表皮脉间长细胞中通常没有大、中乳突,但密布小 乳突,且大多数种的气孔器保卫细胞的近两端各有2个小乳突。第三组包括栽培稻、一年生普通野稻、 多年生普通野稻、长雄蕊野稻、展颖野稻、南方野稻、矮舌野稻、非洲栽培稻和希来特野稻,这些种的叶 表皮脉间的长细胞中常有大乳突、中乳突和小乳突,而气孔器保卫细胞的近两端各有2个明显的小乳 突,并同时常在气孔器副卫细胞的近内缘还有2~4个小乳突。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梅花草属Parnassia 30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气孔器普遍存在于叶的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均为无规则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浅波状和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一些种的保卫细胞两端有加厚;角质膜条纹状,有的条纹隆起,有的条纹上附有颗粒或小孔穴。气孔器类型及下表皮细胞形状的一致性表明梅花草属是一个自然分类群;sect. Saxifragastrum叶表皮特征具有多样性显示该组可能是一个复合群;突隔梅花草P. delavayi属于subsect. Xiphosandra,其气孔下陷,与其细胞学特征相似,支持独立为一组;此外,气孔器的分布、保卫细胞两端加厚、气孔器外拱盖内缘形态以及角质膜等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片状增生性瘢痕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6例片状增生性瘢痕采用随机分组进行增生性瘢痕切除并刃厚皮片移植术;增生性瘢痕切除、瘢痕上皮回植术两种手术方法比较性研究。结果:两种方法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野数目和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片状增生性瘢痕可以采用瘢痕切除、刃厚皮片移植或瘢痕上皮回植术治疗,瘢痕上皮回植术优于刃厚皮片移植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精族trib.Polygonateae 7属79种以及相关类群12属15种 的叶下表皮形态及种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广义黄精族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和种皮形态可分别 分为4种类型和6种类型。在黄精族中,鹿药属Smilacina和黄精属Polygonatum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 属内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据此可将黄精属植物分为两类:第一类多表现为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其垂周壁为波曲形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浅穴状;另一类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方形或菱形,其垂周壁 直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具脊状突起或网状结构。其中,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无皱褶但弯曲为过渡 类型,在两类植物中均有表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竹根七属Disporopsis和黄精属的互叶类以及鹿药属 同具有波状垂周壁的叶表皮细胞和穴型种皮。舞鹤草属Maianthemum和鹿药属的S.stellata,S.trifolia 等的种皮特征相似。万寿竹属Disporum的叶表皮特征在属内表现得相当一致,但种皮特征在东亚分布 的种和北美分布的种之间区别明显。扭柄花属Streptopus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属内没有分化。卵叶扭 柄花S.ovalis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与属内其它种之间没有区别,确证了它在本属中的位置。扭柄花属、 万寿竹属、七筋菇属Clintonia与黄精族其它类群差别较大,但前两者与Uvulariaceae科的油点草属Tricyr- tis和细钟花属Uvudaria较为接近,从而支持了Dahlgren将其移至Uvulariaceae的观点。而在与外类群的关系中,铃兰族的铃兰属Convallaria与黄精族具相近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