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海水养殖废水中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原位修复实际养殖废水,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分析微生物处理对水体CODCr、BOD5、溶解氧含量、透明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技术修复养殖系统水环境具有显著效果,试验期间透明度范围适宜水产养殖,水体中CODCr降低了61.2%,BOD5降低了53.3%,而溶解氧有所上升,总氮降低38.1%,总磷降低27.4%,底泥中的总氮和总磷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水养殖的净碳汇及其与经济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桂兰  孔海峥  李晨 《资源科学》2019,41(2):277-288
中国是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努力促进海水养殖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对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意义。本文通过估算中国海水养殖净碳汇并评价其与海水养殖经济之间的耦合程度,探讨中国海水养殖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共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6年全国海水养殖净碳汇保持在43万~49万t,净碳汇与海水养殖经济耦合程度低,除2010年短暂达到增长耦合状态,2009—2014年间其他年份均处于非同步断裂关系,这一阶段中国海水养殖业仍依赖数量型增长,2015—2016年进入非同步负断裂阶段,此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但仍缺少环境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市场机制;从省际来看,2008—2016年除冀、琼、津的海水养殖净碳汇为负外,净碳汇贡献最大的省依次为粤、闽、鲁、辽、桂、浙、苏,其中闽、浙、苏海水养殖业净碳汇与经济间主要呈现非同步断裂关系,产业发展仍侧重于经济增长,辽、鲁则呈现非同步负断裂趋势,环境效益提升显著快于经济效益增加,而粤、桂的海水养殖业经济、环境效益则接近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基础上,运用SBM-GML模型对2008—2018年中国沿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研究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0~1.15之间波动,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生产率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地区不平...  相似文献   
4.
仇荣山  韩立民  徐杰  殷伟 《资源科学》2022,44(8):1615-1629
加快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对于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环境规制能否以及如何促进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尚无定论。本文以波特假说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影响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以2009—2019年中国沿海地区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基于系统GMM的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环境规制对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总体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且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②不同环境规制对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命令型环境规制对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市场型环境规制对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在短期内不显著。③市场型环境规制对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基于命令型环境规制的单门限效应,当命令型环境规制强度跨越阈值时,市场型环境规制对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将失效。本文结论丰富了波特假说理论在海水养殖业方面的应用,为促进海洋环境治理与海水养殖业绿色转型双赢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多标准分析方法,从最优产量、最优结构、最优用海比例和最优优化次序4个方面,构建海水养殖业空间布局优化标准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指标层共36个指标。根据最优化理论,制定最优标准,并推出标准化得分公式,得分加权后获得目标区域海水养殖业空间布局优化综合得分。采用等差赋值法对综合评分进行分级,将海水养殖空间布局优化合理程度划分为不合理、过渡阶段和合理三大类,将优化水平划分为极度差、非常差、差、较差、濒临差、勉强好、较好、好、良好和非常好十小类。  相似文献   
6.
向爱  揣小伟  李家胜 《资源科学》2022,44(6):1138-1154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超过3.26万km,同时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3类蓝碳生态系统,且海水养殖产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蓝碳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蓝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广义蓝碳定义,尝试从自然生态系统和海水养殖系统两方面构建中国沿海省份蓝碳核算体系,基于相关统计数据、遥感数据、核算参数数据,对中国沿海省份蓝碳进行核算,分析其时空演化格局,并利用Super-SBM模型进一步对中国海水养殖碳汇渔业效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①中国蓝碳生态系统面积呈波动增长,1997—2019年红树林固碳量为0.033~0.078 Tg C/a,盐沼固碳量为0.234~0.646 Tg C/a,海草床固碳量为0.012~0.018 Tg C/a;②沿海九省2003—2020年的海水养殖年固碳总量为0.87~1.36 Tg C/a,省际空间差异显著,并在各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长特征;③沿海九省年蓝碳总量及结构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就蓝碳能力而言,山东和福建蓝碳能力最高;就蓝碳结构而言,江苏的蓝碳构成比例较为均衡;④土地利用变化、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水养殖的不协调发展、气候变化等是影响蓝碳能力的重要因素,沿海九省2003—2020年的碳汇渔业效率值反映出海水养殖经济指标投入与生态环境产出存在一定失调,这也会遏制蓝碳的挖掘和利用。最后本文就蓝碳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余粮红  高堃  高强 《资源科学》2022,44(1):1-14
中国传统海水养殖仍未从根本上减轻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其绿色发展的突出短板.环境规制是实现海水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核心工具.本文构建异质性环境规制博弈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采用PSR-ANP方法测度海水养殖绿色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沿海地区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  相似文献   
8.
基于粮食安全问题和养殖海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中国沿海10个省(区、市)2008—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测度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8—2018年10省(区、市)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逐年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但平均绿色技术效率为0.708,具有一定潜力。其中,在时间维度上,10省(区、市)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均值在0.600~0.850区间范围内,效率增速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在空间维度上,10省(区、市)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呈现东、中部高,北部和南部偏低的格局;在影响因素方面,养殖水域、养殖方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养殖种类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8-2017年中国沿海1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SBM-GML模型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从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4个方面进行分解,并通过FGLS模型系统地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由纯技术变化驱动,规模技术效率变化和...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践行“海洋负排放”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减排增汇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途径。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渔业生物的碳汇功能也受到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以非投饵型的贝藻养殖为主,养殖种类丰富、营养层次多样、养殖技术成熟,"海洋负排放"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贝藻类养殖的负排放过程复杂,其负排放的科学原理、过程机制、计量方法及增汇途径等科技问题正在被逐步认知和解决。文章阐释了渔业碳汇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可能影响,提出了拓展养殖空间和提高养殖单产、基于养殖容量管理制度的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蓝碳牧业工程、海洋人工上升流增汇工程等践行"海洋负排放"的技术途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