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教育   125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乃至史书、野史笔记,透露了中国古人把异国人看作鬼兽的传统认知模式,对于海外人们“非人类性”——“兽性”的着意强调。中国古代关于海外世界的叙事描述,小说、正史、野闻之间互动互渗,迎合“华夏中心主义”的优越感,强化了华夏民族自我封闭的文化模式,一定程度上延展、催化了明清小说叙事中的神秘崇拜。  相似文献   
2.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 ,对寻根文学的文化主题形态加以描述。认为寻根文学作家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追求 ,但由于作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 ,决定了他们寻根文学的不同方向 ,从而决定了寻根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和演进。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陶艺的设计意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艺在制作前必须有一个想象,这时陶艺设计的意念就产生了。在意念的指导下,赋予材料以特定的存在形式,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陶瓷艺术作品。在现代设计潮流的影响下,现代陶艺设计呈现出夸张、寓意、怪异的视觉特征,给人以视觉冲击,现代陶艺所表现的倾向是艺术家“自我”的内心世界,是“心理”的写实。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的《城堡》颇难解读,而对主题结构的剖析则是解读这部作品的一条线索。叙述声音的渐远,乃至隐退;意义追寻的失落以及孤独的无法企及都使主人公K的离奇悲惨的命运在追寻的悖论中得以充分展现。追寻的悖论与失落象征着信仰的缺失,也在昭示着整个人类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在唐志怪小说中,有很多以银变为母题建构的故事,银变几乎是故事的核心情节,这种母题在故事中相对稳定而凸显,本文对银变的模式和观念做一文化解析,认为金银变形母题的模式是受到了汉译佛经的影响,而金银变化的观念则来自"物老成精"信仰。  相似文献   
6.
《妈勒访天边》的故事是在"动物潜水取土造地"类型神话的最后一个母题——"巡视"母题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也就是说,"动物潜水取土造地"型神话中的"巡视"母题是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7.
母题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同时也存在着对这一概念的误用和滥用。对概念误解和模糊界定的结果致使母题数量惊人膨胀,这不仅让人无法分辨那些新发现母题的真假,也让母题本身的概念日益泛化模糊,甚至挑战了学者们对母题的一些基本理论界定。这种理论上和实践操作上的矛盾正是源于对母题数量的有限和无限无法确定,只有对这个问题的确定才能矫正当下研究的偏颇。从各种权威与经典的母题定义和界定入手,综合研究的结果表明母题在数量上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即在特定的时空中它的数量是有限的.在永恒的时空内它又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民族文学中,“发迹变泰”故事作为一种故事主题,其故事情节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流传很广。本文从分类学的角度,对“发迹变泰”故事进行分类,对其中最为突出的“家庭变故”型发迹变泰故事母题进行分析,并对母题中所反映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印尼和中国的民间故事具有"大同小异"的特征,大同首先体现在两国民间故事具有若干相同的母题类型:即惩恶扬善的英雄传奇、劝谕训诫的动物叙事、忠贞不渝的爱情传奇、备受尊崇的民间信仰、发人深省的伦理悲剧;其次体现在它们在艺术手法上的不谋而合之处:即寓泛神话色彩的故事于自然的表现手法、拟人色彩的动物视点、寓情于理的世态展现。两国民间故事既有整体层面"大同",亦有局部层面的"小异",即在诸母题范畴的内部细节和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苗族史诗《亚鲁王》讲述了苗族英雄亚鲁一生的英雄业绩,其命运之坎坷、其性格之坚韧、其对手之凶残建构了史诗的发展脉络.亚鲁一生中拥有诸多对手,但其与兄长赛阳、赛霸的争斗才是贯穿整部史诗的主线.文章通过分析亚鲁英雄形象,在比较多篇《亚鲁王》异文的基础上,以英雄对手母题为切入点,探讨了史诗蕴含的苗族“人类同源”的观念,并分析了史诗内蕴的麻山地区苗族传统的祖先崇拜意识,认为史诗是对苗族远古社会历史事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