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合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预设的教学情境的需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通过教材的重构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材体系重构应把握重点,体现整体性和逻辑性。教学情境创设应围绕重点,体现时代性和生活化。教学的德育目标应突出重点,体现无痕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语言的性质问题。他认为,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他强调社会语境的作用。他的理论推动了对动态语境和互文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衰退的根源在于启蒙运动以来对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的遗弃,因此他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在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基础上,引申出“实践”、“内在价值”、“整体性”、“传统”等重要概念,建立了他所期待的历史的、多层次的现代德性论。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让德性重新占据社会生活的中心,以拯救西方社会道德危机是麦金太尔一厢情愿的努力罢了。但不能否认,其现代德性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钢琴艺术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的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人才的教育,而创新思维必须以批判性思维为前提。在钢琴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思维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等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散文化小说的教学是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难点,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正视学生的阅读现状,在教学中渗透"整体"意识,创新文体观念,注重审美性的培养,如此才能适应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校园足球面临着校园足球发展与"全体学生的体育发展"的矛盾、校园足球如何与其他运动项目共同发展的问题、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比赛等工作的协调发展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中提出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时间上形成交叉共振,但两者具体是怎样的关系缺乏讨论。"一校一品"应是学校明确确定一个最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作为全体学生学习的主项,各个年级均以其为主要教学内容,技战术难度随年级递增,每个年级用1/2-2/3的时间进行该主项的教学,其他时间用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简学"的课程教学模式;而"一校多品"体育课程教学应是:在年级内打破班级上体育课为形式的选择性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以"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为核心的新足球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校园足球的基本问题。建议校园足球的理论研究应结合"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课程改革趋势与要求积极进行新校园足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关注并积极探索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魏学宏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5):44-46,76
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整体性、同构性、直觉性原则为我们从鉴赏角度理解文本意象的构成、走入作品设置的美的境地提供了某种启示,并由此形成了文学鉴赏的"格式塔"效应。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推崇知觉的识别与组织作用。该学派提出的"同构论""整体性""直觉观"原则,从文学接受的角度为诠释文本的意象构成、发掘独特的审美意蕴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至今对诗歌鉴赏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一法"即"一次提取;一次记忆;一次应用"来促进英语实用教学,可提升英语教学中转化量,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践中的准确度和应用空间,培养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Pete A.Y. Gunter 《Interchange》2000,31(2-3):211-223
The organizers of this conference have given me a difficult task: that of finding heretofore unfound implications of Whitehead's philosophy for environmental thought. The task is not difficult because implications of Whitehead's philosophy for environmental thought are hard to find. They are easy to find. The problem is that so many people have found them that finding something new to say is not easy.In what follows, however, some new implications are actually ferreted out. They fall under three headings: a)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hree ways of think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 bioregionalism, land eth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organism; b) the implications of Whitehead's philosophy of organism for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c) the implications of Whitehead's philosophy of organism for human communities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viewed as interfused with living nature.  相似文献   
10.
依马克思恩格斯“人的科学”的有关论述 ,“人的科学”的深刻内涵在于 ,它是人以人性化的自然科学为基础 ,在实践中自我实现的产物 ,其核心是“人的本质” ,它的外在展现即“人的存在” ,其历史发展的理想状态即“人的整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