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导     
李桂芬 《广西教育》2013,(40):52-52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行翻译《陈涉世家》一文,分组交流自学成果。一个学习小组在翻译"苟富贵,勿相忘"一句时产生了分歧。生1":我认为应该翻译为‘如果(你)(将来)富贵了,不要忘记(我)’。"生2:"不对,应该是‘(我们将来)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生3:"翻译为‘(我)(将来)如果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的’才恰当。"生4(感慨)":唉,我查阅了不同的翻译书,这几种说法都有,到底哪种才是最恰当的呢?"该小组莫衷一是,转而询问其他学习小组,结果发现大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我知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了。如果我直接告诉他们答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5,(2):54
<正>如同西方人对星座的信仰,中国人自古对生肖也有着难解的情结。许多人对生肖论命一直深信不疑,以至于对流传已久的"十羊九不全"之说耿耿于怀,相信属羊的人注定婚姻失败、事业不顺、命运多舛……事实上,古人用生肖做时间计算系统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特意说羊年不好,相反,历史上认为属羊是安定、富裕、美好的象征。"十羊九不全"之说最早出现在清朝咸丰年  相似文献   
3.
写在出师前     
正苍茫大地,浩瀚天穹,腾龙起凤,群英并起!仰望辽阔蓝天,看雄鹰击空,跨四海,飞五洲,傲视群雄;俯瞰无垠草地,自有雄狮舞爪,静则风吹草动俱不闻,动则疾如闪电气如虹。察万物之盛,叹造化之奇,大到兕虎,小至虺蛇,各有利剑,在天地舞台尽情演绎精彩传奇!而今398班众学子,亦在为着自己那闪光的梦想拼搏流汗。抬头一看,曹悦正在埋头奋战,目光如炬,笔墨生风。"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则迅雷不及掩耳,虽砯崖转石万壑雷,不敢阻其跨雪原穿林海之势,下课一分一秒、一厘一毫未曾放过,练习一本接一本,题目一套连一套,我等均  相似文献   
4.
方舟子 《留学生》2014,(21):29-29
正对民族而言,相应文化的影响力会深入骨髓。无论引进或设置何种制度,如遇文化的本能抵抗,一定会无功而返,一事无成。文化作为社会的最大幕布,笼照着没有边界的对应世界,让你设身其中但又看不太清楚。文化有一种力量,无形,有力,而且有韧性有耐力,你可以利用人为的制度与之相拼,但制定任何制度如与法规与文化背景中突,制度再优秀也必死无疑。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内容厚重,更改很难,当年鲁迅先生批判唾弃的许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注意到:时下有的学生,无饥寒之虑,而往往养尊处优;有足够的呵护,还时时得陇望蜀。物质生活攀比,学习却缺少动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失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流沙河的诗,多么悦耳铿锵、激越洪亮。小树的向上,在于向往阳光;燕子飞越万水千山,是为了追寻春光;人的奋斗,也是因为有梦想。毫无疑问,理想就是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刘明明 《考试周刊》2014,(91):185-185
<正>曹操从公元174年考中孝廉起,踏上了为官之路,由宦官之后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了吕布、董卓、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公元213年受封魏王,后晋升为魏王,种种事迹和他的慧眼识人、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解读曹操的成功密码。一、慧眼识人1.英雄不问出处。封建社会约束人的思想有很多制度,其中一个就是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流社  相似文献   
7.
8.
杜若 《小学生导读》2014,(12):16-18
说起凤阳,人们一定会想起那首流传很广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歌词里说的朱皇帝,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相似文献   
9.
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战国时期似乎是一个硝烟四起、民不聊生的年代,似乎那时的人们只想着如何打胜仗,如何能在乱世中存活,日常则像我们石器时代的祖先一样过着茹毛饮血、衣不蔽体的生活。然而,战国时期的人们过得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生活,在列国争强、烽烟四起的背后,也会出现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的场面,人们平常的衣食住行也因国别、地域不同而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熊帅 《华夏文化》2014,(4):31-32
正"中庸"在文义上是不偏、不易的意思,程子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道"是一种精神追求,"理"是一种实践性的伦理方式,而能坚持这种精神追求,并且在生活世界中实践的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诚"。一、"中"之"不偏"的内涵《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