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述了俄藏黑水城西夏文献发现、出土及整理经过,并对俄国学者进行西夏文献研究的相关成果做了评介。  相似文献   
2.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83H·F1:W14/0014号文书归入医算类并拟题医方是不正确的,该文书应定名为习抄大学章句残片。  相似文献   
3.
契约是双方或多方依法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委托、承揽等事项的文书。契约规定了双方或多方的权利、义务。契约中人是最主要的组成要素。在不同的契约中,参与契约的人都有不同的称谓。元代契约双方当事人称为立文字人、立契人。契约的第三方包括见证人、牙人、保人、代书人。契约的当事人和第三方,签押都有一定的顺序。  相似文献   
4.
赵坤 《家教指南》2023,(1):93-100
西夏效仿中原王朝,以儒学作为官方学术。然而阐发儒家哲理的易学内容,在西夏文献中却罕有记载。从出土文献来看,西夏民间使用的易类知识大多是汉地术数中的卦象符号,与义理之学关系不大;而西夏易占文献内容的变化趋势,则反映了西夏人对易类知识由全盘接受到自我理解的过程。与之相比,西夏官方获取的易类书籍多为义理易学著作,然而斡道冲撰写的《周易卜筮断》,却是以“卜筮”为题,属于象数易学的范畴。这一选择既符合西夏人将易类知识归于术数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宋代易学的成果。这种偏重于筮法的易学取向,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易学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玮 《寻根》2011,(1):64-69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的极盛时代,自唐会昌灭法后在中原衰微的景教沿着当时畅通无阻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再次传人内地。北至和林,南至泉州,景教徒的身影无处不在。由于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优礼政策,景教在元朝冶域下十分兴盛,景教汗八里大主教区和唐兀大主教区在元朝领土上存在了上百年之久,领辖有大量教徒。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新材料发现史上,殷商甲骨、秦汉魏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被称为新材料的四大发现.它们对应的朝代分别为商周、秦汉魏晋、唐宋、明清,其中唯独宋元时期缺乏相对应的新材料发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十册,编号HHB.NO.4894西夏文医书中第17-23行所载五补丸方进行释读、考校,认为此方为补虚益气之方,组方为“人参、茯苓、地骨皮、熟地黄、牛膝”,此方可能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之“五补丸”方。  相似文献   
8.
卜云 《兰台世界》2012,(19):63-64
唐卡,亦称"唐嘎"、"唐喀",藏语译音,唐卡的基本意思就是指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唐卡的题材包罗万象,除了宗教画以外还包括大量的历史、民俗、医学、工艺等内容,具有通史性、趣味性、知识性、宗教性、工艺性等特点。故被人们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我国唐代的敦煌石窟艺术,可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又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初、盛唐为前  相似文献   
9.
依据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影印出版的《俄藏黑水城文献》(7—11册) ,对其所载西夏文世俗文献部分予以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10.
韩树伟  梁鹰 《档案》2022,(5):22-25
乜小红先生的《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简史》以西北出土契约为基础,从横、纵两方面阐述了中国中古契约的类型及其发展,探讨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宗族规约和以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基层券约,对西北出土的佉卢文契约、吐蕃文契约、回鹘文契约等作了论述与比较,并对中国古代契约发展史的规律性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该书在中外契约法观念、胡汉契约影响、契约属性与契约关系等方面的论点具有启发性,是中国中古契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