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2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永俊 《寻根》2002,(6):53-60
拓跋鲜卑是鲜卑众部落的一支。它崛起于十六国时期,西晋灭亡后重新统一北方并建立了政权。作为北魏政权的统冶阶级,拓跋鲜卑的祭天与汉族统治阶级的南郊或丘祭天迥然有别,它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具体表现在祭天时间与地点的随意性、祭祀对象的胡神化、女巫主祭、西向祭拜、绕坛驰骑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黎元洪(1864-1928)号宋卿,湖北黄陂人,也称"黎黄陂".是我国民初政治舞台上的匆匆过客,也是辛亥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曾被章太炎先生将其与朱洪武、洪秀全一并赞为"华族三洪".  相似文献   
3.
货车驾驶员因车速过快,疏于观察,酿成了摩托车上的两人一死一伤的悲剧.交警认定货车驾驶员负事故全责,依照交警的责任认定,货车驾驶员和其投保的保险公司很快赔偿了死者的亲属几十万元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谁料5个月后.坐在摩托车上的受伤女子却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找到货车驾驶员,要求他赔偿婴儿的抚养费8万多元.  相似文献   
4.
婚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英婚姻观念方面的差异,折射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就造成了二者婚姻礼俗方面的差异。本文就中英传统婚前礼俗展开比较,分析说明二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相互了解和沟通。  相似文献   
5.
衣冠服饰不仅有御寒遮体及装饰的作用,而且也反映着古人的化和价值的观念。古代的中国,有“礼仪之邦”和“衣冠王国”的称誉,反映了衣冠与礼仪明的关系及礼俗明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衣冠服饰又与人们的等级身份及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相关联,成为等级身份与民族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丙中洛多民族社区形成了人、自然、社会统一的和谐状态.从教育人类学的视野看,该社会特有的生计方式、居住格局、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等社会结构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着维系这个和谐社区的功能.通过对这个社区结构功能的剖析得出: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得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传统婚娶、庆寿、丧葬等仪礼上出现的楹联表现出浓重的生命意识多子和成双成对观念;对自由和现世生活质量的追求;融入家国群体而不朽和成仙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向来被认为是庄子表现自己对死采取的一种旷达的态度。本根据献中对南方少数民族民间习俗“娱死”丧葬仪式的大量记载,探明庄子承受的化渊源,而认为他的“鼓盆而歌”,只不过是当时民间习俗“唱斋”“娱死”这种丧葬仪式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儒、释、道茶礼俗文化是武夷山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以茶修德,提倡中庸、和谐,目的是要修身、齐家、治国,茶礼俗也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精华。禅宗重视"坐禅修行",佛家茶礼以茶修性,清静寂灭,通过"明心见性",达到佛的觉悟。道家茶礼以茶修心,追求宁静淡泊,通过静观自然美景来陶醉自我,升仙成道。通过列举和阐述三教茶礼俗文化表现,反映了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赣南客家祭祀礼俗中,道班和民间乐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的有序配合使祭祀礼俗得以顺利开展。运用关系空间研究视角,透视出道班和民间乐班之间的多元空间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二者之间崇尊与偞卑、主体与贴合以及合作与排斥的班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