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45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复制的动物选择,具体复制方法,并就慢张力肌肉收缩这种运动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阻御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科学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老年教育》2006,(9):F0002-F0002
以茶胜药降血脂 无忧无虑保健康 每年夏天,患脑血管病以及高脂血、高血压、高粘血、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随着气温的日趋升高都觉得即闷又憋,透不过气来,头晕脑胀、心慌气短,浑身上下哪儿都不舒服。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CD36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介导巨噬细胞内吞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有明显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介绍CD36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和粥样斑块进行超声检测,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27例受检者,男139例,女88例,年龄45~57岁(平均53.25±3.01岁).大部分受检者有多重危险因素但临床上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并以药物治疗为主.1.记录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吸烟史及家族史.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总动脉、颈动脉膨大处,颈内动脉取平均IMT.3.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组,正常对照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4.冠心病危险因素按国际标准确定:危险因素评分范围为0~5,以危险因素评分≥2定义为危险因素聚集.结果:1.各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的比较 :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血压、血糖、胆固醇、腰围水平升高,随LDL-L下降,颈动脉(IMT)加重.2.各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比较: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颈动脉IMT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异常检出率明显升高.3.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比较: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按等级检验进行秩和检验(H=20.16,P<0.05),并且随IMT增厚,危险因素积分逐渐升高.4.颈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在双变量Spearsman相关分析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各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在调整性别、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中,IMT与舒张压、HDL-C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BG、SBP、TC、TG、LDL-C、RFS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IMT与危险因素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与0.219.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预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同时给予补肾疏肝活血通脉方预防,14周后油红染色观察动脉壁脂质沉积状况,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MMP 9/TIMP 1在动脉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补肾疏肝活血通脉方能明显降低油红在 AS 大鼠动脉壁的着色程度,抑制 MMP 9/TIMP 1在动脉壁的阳性表达。可见,补肾疏肝活血通脉方能抑制 AS 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脂质在体内沉积、抑制 MMP 9/TIMP 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apo-E基因缺陷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观察有氧运动对主动脉壁炎性因子水平以及CD68阳性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对有氧运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抗炎症机制进行探讨。方法: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游泳运动,90 min/次,6次/周,周末休息,共持续10周),每组10只。10周后取小鼠主动脉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动脉壁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68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运动组主动脉管壁的脂质斑块面积明显减小。2)运动组小鼠主动脉壁的VCAM-1和MCP-1的表达极显著下降(P0.01)。3)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68在运动组小鼠主动脉壁的表达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10周有氧运动可极显著下调apo-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壁炎性因子VCAM-1和MCP-1的表达,同时减轻单核/巨噬细胞在主动脉壁的附着和侵润。提示有氧运动可通过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局部的炎症状态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节,对保护听神经功能,预防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低脂饮食:老年耳聋与高脂饮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低脂肪饮食者的听力比高脂肪饮食者灵敏得多;高脂肪饮食者改吃低脂肪饮食后,听力逐渐改善。这是由于内耳血管是脑血管基本动脉系统的一个终末分支,本来就很细小,如果长期高脂饮食,血液中过多的脂类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内耳血管更加狭窄,发生供血不足,久之发生耳聋。  相似文献   
8.
水滋养生命,哺育人类。水的品质对人的生命有多大影响,许多人并不了解,也很少有人去研究。直至20世纪80年代因核磁共振技术实用化,能检测水分子簇团的大小。国际自然医学会检测了世界各地长寿村山泉水,发现各地长寿村水是天然的小分子团水,最小为64 Hz(赫兹)。我国广西巴马是世界上百岁老人比率最高的长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又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凶手之一。因此,认识动脉粥样硬化产生机制可以从根源上更加清楚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发病的病理原因,从而可以从各方面来更好的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可以更加科学地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但是,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机制至今没有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学说可以合理地解释,以下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的介绍和对此研究的一些主流学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脂血症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许多人认为,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易患高脂血症.但实际上,儿童也同样有这种病存在.有报道显示,在对数百名儿童的体检中,血脂异常检出率达20%以上.儿童时期确有高脂血症的存在,对此,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