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33篇
科学研究   7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与审美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技期刊不仅是科技成果的载体,而且也是美学美育的载体,因而既注重科技期刊的内容美,又注重其形式美已成为人们对科技期刊审美的一种新的要求,装帧设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它在提高科技期刊的形式美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优秀的装帧设计能使内容增色,增强科技期刊整体的审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步入知识世界。因此,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提高科技期刊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形体、精神、意志、情感)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社会、自然),创造着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创造着美,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3.
梁衡是当代提倡师法自然、追求艺术真实、探索民族风格的散文作家,也是一位个性鲜明、思想敏锐、很值得评论界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他不仅是散文创作的实践者,还是一位随时把散文创作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散文理论研究者.他的散文理论研究,有着独树一帜的创见.  相似文献   
4.
美呈现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中。但脱离开社会、历史背景,而单纯在物体形状上寻找美,那是很片面的。美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表达现象。抛开内容而孤立地在形式上寻找抽象美,只会给艺术创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科技论文文体结构所体现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审美对象的科技论文,是作者通过科学实验和理性思维创造的一种美的结晶,其文体结构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为学术创新、真实可靠的科学美,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形式美和准确简洁、朴实明白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人配衣服,马配鞍”,其意思就是讲包装的重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好的商品包装已成了一种促销手段。如果有哪家报纸只重视内容而轻视“包装”——即版面的美,就不可能调动读者的第一感觉。那么版面怎样设计才会更美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电视专题片中的美学,是指从审美角度出发,研究探讨电视专题片的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美学价值及其规律,它是新闻学的一个门类,也是美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9.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感情,或谈论艺术见地,或咏叹画面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诗歌借助书法,与绘画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映生辉,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成为中国画的艺术特色。题画诗源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学术界持北宋者居多,也有学者认为北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但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杜甫就曾有许多咏画诗,被后人认为是题  相似文献   
10.
俞长 《语文知识》2011,(3):72-74
“古雅”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的审美范畴,既具有文化积淀的意义,又具有精神超越的意义。王国维充分接受西方美学,对“古雅”说的审美内涵加以现代性的界定,并且独具慧眼地发现“古雅”的民族性、现实性和大众性特点,将其作为众庶美育“普及之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