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天成 《体育科学》2002,22(6):39-42,91
研究目的:为高原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青海省1985年和1999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土、撒学生的体质状况作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1)14a间,土、撒学生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过程有提前的趋势,胸围平均增长值均出现负增长;(2)肺活量绝对值和相对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身体素质总体发展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石头坡村的田野调查,以及和汉族春节的比较,探讨了撒拉族古尔邦节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能,以期在比较的视野中能对撒拉族节日文化有个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汉族与撒拉族初中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特点为:1 数学应用题解决具有跨文化性,但汉族与撒拉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优势;2 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常见错误是关系感知错误、图式错误和计算错误,最常见的是关系感知错误,而撒拉族学生的图式错误较为严重,汉族学生的计算错误高于撒拉族学生;3 语言可能是影响民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舅权"制度是撒拉族制度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文化事象,至今仍在撒拉族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文章就撒拉族"舅权"在婚俗中的的表现为切入点,而后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5.
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审美、科学、经济、创造及伦理等资源,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当前,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法律保护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难题,故应从立法与执法、知识产权保护等层面梳理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立法模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6.
东乡族人口约60万。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临夏县、和政县、广河县等地,还有一小部分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东乡族因主要居住在临夏州(古称河州.以河州城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乡)以东而得名。东乡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绝大部分东乡族群众通用汉语,使用汉文。  相似文献   
7.
古称河州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藏族和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及人文荟萃之地。其地界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特色和民族风情,被称为“东方小麦加”。  相似文献   
8.
9.
廖永麒 《大观周刊》2012,(20):31-32
本文解释了民俗功能的概念,并用撒拉族具体的民俗事项来展现其具体的民俗功能,通过民俗功能的分析,对撒拉族民俗用不同的视野进行表现。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思维、思想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是通过借助于行为载体来表现的.撒拉族在婚礼仪式中将“骆驼舞”转化为一种物态符号,成为一种思想感情的载体,寄托着对撒拉先祖东迁历史的追忆和缅怀.本文从音乐艺术文化特性和符号特性入手,将音乐视为一种隐性文字来探究“骆驼舞”中所承载的撒拉族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