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疆域广大、政权林立,货币发展历程长、演变大、各时代遗留下的钱币实物浩瀚如海。其种类之多、形制之烦、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在世界货币史上也称得上绝无仅有。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币,秦代的方孔圆钱,一直到清末的机制银元和铜元,千姿百态的古钱币构成了当今钱币收藏领域中最为庞大的收藏门类,吸引了无数的爱好者和收藏研究者。千百年来,古钱币历经沧桑,久经磨难,现存世数量已越来越少,有些甚至成为孤品,其投资收藏价值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
钟成华 《收藏》2008,(12):128-129
“佛法僧宝”铜钱(见图),直径24.5毫米,穿宽5.8毫米,厚1.1毫米,重3.4克,钱文篆书直读,光背无文,安南(今越南)陈禺陈朝天应年间(1516年)所铸。安南古泉币,受中国影响深远,是为方孔圆钱形制,饯文均仿汉字,亦有用中国年号铸钱。在陈朝所铸“天应元宝”“佛法僧宝”“宜和祜宝”三品中,唯“佛法僧宝”钱传世较多,是陈朝(1516~1521年)陈暠父子大量铸造的流通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3.
“铜”趣     
《少年文摘》2015,(2):94-9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相似文献   
4.
汪伏娇 《收藏》2011,(8):115-115
笔者蒙有20余枚马兰钱,都是从曾祖母手中传承下来的。马兰钱与中国古代的方孔钱相比,铸造与图案显得有些独特。  相似文献   
5.
张建功 《收藏》2010,(5):136-137
方孔圆钱是中国古钱文化最为光彩夺目的一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晚清名将左宗棠在新疆铸造的一种有内地铸钱局名的红钱和“足银壹钱”方孔银币,就是其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里,它往往又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秦朝的圜形方孔“半两”钱币除具备一般货币的功能外,它还包含着一定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方孔钱发展演变过程的梳理,从中便可以感受到民众对于"方孔钱"符号的逐渐接受、深入认识理解、逐渐感悟的过程,以及在把它引入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对它进一步有意识的修改和重塑,对传统文化不断筛选、修正和延续的过程。方孔钱符号之所以会成为中国银行标志设计中的常见母题,究其原因,绝不仅仅是这一符号所具有的简洁外形和厚重底蕴,更重要的还在于其背后蕴藏的群体认知性。  相似文献   
8.
韦丹放鼋     
韦丹~①少在洛阳,尝至中桥,见数百人喧集水滨,乃渔者网得大鼋~②,系之桥柱。丹不忍,问曰:"几钱可赎?"曰:"五千。"丹曰:"吾驴直三千,可乎?"于是与之。韦丹放鼋于水,徒步而归。(节选自宋·王谠《唐语林》)[注释]①韦丹:唐朝人(生卒年不详),字文明,京兆府万年(今西安市)人。②鼋(yuan):鳖。  相似文献   
9.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5,(Z3):16-17
第一个称呼:泉。战国时期称钱为"泉",主要还是从古钱的外形演绎而来的,因为秦半两,外圆内方,具有"周流四方"的意义。故"泉"就泛指外圆内方的方孔钱。第二个称呼:邓通。邓通是钱的别称。《汉书·食货志》有记载,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邓通是西汉文帝刘恒的一个宠臣,官居上大夫。文帝曾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山,并破例允许邓通开矿铸钱,因而邓通钱  相似文献   
10.
记得1992年的某天,我正在看书,并品着香茶,一位大爷来到我的店铺前,拿出一把小钱,我一瞧,普通品,都是清代的一般方孔铜钱,于是作价每枚0.5元买下,老者欣然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