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半岛扼渤海而屏京师,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受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王士性认为当时山东的海防形势岌岌可危,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应该重视朝鲜半岛的作用,在海防政策的制订中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反对刻舟求剑式的边备政策。其中某些观点具有相当的独创性和前瞻性,并对今天我国的海防现实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代,中华帝国掀起大规模开发经营东北的历史浪潮。辽西联接中原与东北,在双方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帝国"北边"战略影响辽西政区、交通与城市地理。平刚、且虑的兴盛与帝国"北边"进取策略密切相关。"卢龙—平刚"道的衰落废弃发生在帝国"北边"收缩策略背景下,或许曾遭到人为破坏。有关"傍海道"路线的分歧,实则突显辽西在中国交通史上的地位。研究曹操征乌桓回师路线,可更明晰"傍海道"途径。"傍海道"沿途重要城市的废弃,可能与滨海地区大水、大旱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关。考察秦汉辽西史地问题,有助于更深入具体地认识秦汉辽西历史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3.
明初的登辽海道是辽东和东北军士的生命线。此后的海禁使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绝,辽东半岛经济几乎是处于停滞,城堡、墩台荒废,水军不能正常训练。万历年间重开的登辽海道,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海运虽然加重了山东百姓的负担,但也给山东沿海带来了商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历史证明,登辽海道畅通,经济必然得到快速发展;反之,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制约。登辽海道的兴废见证了明王朝兴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路迪民 《武当》2012,(1):34-36
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是张三峰创内家拳的最早记载。原著见《南雷文案》卷六及《南雷文定》卷八,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陈乃乾编《黄梨洲文集》校勘收录。学术界对此文多有引用,然其解读不一,分歧较大,关键是对张三峰的认识。有些学者对文字本身尚缺乏详细辨析,特别是考证方法多有偏颇。本人查阅《四库全书》等相关资料,试图深入解读,也涉及学  相似文献   
5.
6.
登州海道,是指从山东半岛北端的古登州港(今蓬莱),通过庙岛群岛岛链,链接辽东半岛,转至朝鲜半岛、日本群岛的古代海上航线。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至隋唐时期,登州海道成为古代中国与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重要路线,日本先后有多批遣隋使、遣唐使经由此至登州登陆,朝鲜半岛各国的朝贡使团更是频繁往来于这条航线。由此看出,登州海道在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西藏科技》2005,(7):56-57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测部队经过半个多世纪艰苦征战,已经完成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调查测量和海图绘制工作,测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比例尺海图2300多幅,测量规范与国际接轨,测量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位改正中观测粗差和观测时间对海底地形成果质量的影响,就如何合理的使用目前水位改正中常见的多项式拟合法、样条函数法两种数学模型加以数值分析,并将三角多项式拟合法引入水位改正中。通过3组实验数据的计算结果证明:如果不消除原始水位观测数据中存在的粗差值,则无论采用何种水位改正数学模型均不能满足作业规范要求的精度,同时建议可有条件的把水位观测的时间间隔放宽到1h。  相似文献   
9.
辽西走廊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燕秦汉时期,走廊所在地纳入中原政权管辖体系,大致相当于右北平、辽西郡地。《东北古代交通》对该时期走廊交通作出研究,但某些观点值得商榷、完善。如“卢龙一平刚”道主干与开辟时间,“辽西大凌河古道”名称和支线归属,傍海的辽西“碣石道”主体路径。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交通多线并行、主次分明、联系紧密,交通网业已成熟,总体布局合理,效率较高。厘清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交通面貌,有助于考察交通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交通与民族关系的互动演变、交通与区域文化特质的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舟船,人类早在石器时代便开始使用了,有考古学可作证明。根据古籍记载,《易》中的黄帝,《山海经》中的番禺,《世本》中的工倕,《吕氏春秋》中的虞(女勾)都是“始为舟者”。不过又有古人说这是“托古圣人,以示久远”。今人看来都是处在石器时代。或许有人不以为然:石制骨制工具时代的独木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