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瑞美 《广西教育》2014,(29):75-75
正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父亲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3.领悟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了不起。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今天卢老师带着孩子走进文本,使孩子们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总体上说这是一节很好的课,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我有两点感受想强调一下: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赏读课文;精选问题,巧妙引导,激发辩论,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4.
“磨”者,“砺”也。课经过磨砺,磨掉的是粗糙,炼出的是精华;教者一磨课,磨掉的是倦怠,炼出的是深思。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通过磨课,“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师生合作交流的默契,在磨砺中成长,砺炼中成熟。  相似文献   
5.
雨人 《当代体育》2009,(8):5-12
多年前,王朔写过一本《我是你爸爸》,大文豪屠格涅夫也留下一本著作《父与子》,而在描写足坛父子兵的时候,人们总喜欢来一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时代在变,这句话按照今天时髦的句式就是——无爷俩,不足球。可能有人会否认,觉得足坛父子兵只不过那么几对,其实谁要这么认为,只能说明这个人的知识面很有限。举例说明,意大利历史上有记载的父子兵就有十对,这其中并不包括像小小马尔蒂尼这种还没入职业足坛的,连美国这片足球沙漠都能寻觅到11对,子承父业,其实在足球这个圈子里非常流行。  相似文献   
6.
张克伟 《电子竞技》2011,(3):107-109
孩子,父亲来看你了…… 夜已经很深了,一轮圆月挂在头上湛蓝的天空中,如同当年在德拉诺时一样安详、宁静,也恰如十年前,你守在我跟你母亲身边时候的那个月圆之夜.那时候你还很小.却一脸严肃的跟我说你要成为布洛克斯·希加一样的战士,  相似文献   
7.
日前,笔者赴某地送教下乡,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考4.学生反馈。虑到两地使用教材的不同,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差异的优在初次阅读体验和简要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写”继续势,在教学设计上对课文进行了活页化处理。即抛开阅读教学保持着一种个性化表达、多元性思考的良好势头。学生的写话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内容的一般做法,事先让学生与文本同样丰富多彩:完全隔绝,并选择课文第12自然段“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一阵轻轻的呻吟声。这位父亲……”这半句话作为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分界点,把原文分两次竖起耳朵…  相似文献   
8.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的课文。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入情入境,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我选择了全息阅读的策略,即找到一处或两处最能折射全文的  相似文献   
9.
汽车故障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3):F0003-F0003
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恩劳的《父与子》,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近日,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翟京华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笔者对上述两个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执教这节课时,翟老师紧紧扣住文章的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以品味语言为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