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假来了,当大部分的高中生准备利用假期生活放松身心的时候,不少家长也早早做好计划,希望孩子利用假期多学些东西。这个寒假到底该怎么过?是该"圈养"还是"放养"?"熊孩子"们的寒假谁做主?  相似文献   
2.
朱燕华 《小学生》2013,(5):18-18
现在孩子们的教育已不再单单是学校和老师们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们的通力合作。在当今社会,学校的老师们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孩子们面对的、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和老师们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但是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关系存在着隔膜、误解、矛盾,有时甚至是敌对。教师们总是抱怨家长们对孩子太过宠爱,不闻不问,或者不讲道理,或者家教方法不对。家长们也不愿意见老师,或  相似文献   
3.
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父亲这段时间老是闷闷不乐、心事重重,还经常自言自语,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整个人都变得苍老憔悴了。放下电话我就火速赶回了老家,看到父亲那副精神不振的样子,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想父亲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在我的一再劝说下,父亲答应做体检,体检结果显示父亲的身体正常,没有毛病。父亲自小在地里劳动,体魄强壮健康,又不好烟酒,从没落下什么大病,六十多岁了身体还特别硬朗,怎么现在突然就成了这样呢?经我再三询问,父亲终于说出了实情,因为太牵挂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既有不同的分工,又能够互补。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具有综合性与终生性的特点。青少年在校学习期间,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对学校教育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反之会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益。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变得更加多元,值得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家庭应该教会孩子的东西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是一种浸透亲情,持续不断的教育。一个好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  相似文献   
5.
6.
邹海涛 《辽宁教育》2013,(8X):71-72
<正>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但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智育,而忽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教育。因此,养成教育就成了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开展养成教育,我想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和感想。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对名著阅读指导的尝试与研究,就如何做好名著阅读指导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分析病因,找准切入点正如医生治病要开处方,首先得找出病因来,才好对症下药。那么,名著阅读收效甚微的病因到底在哪里呢?笔者以为,是现代社会浮躁、功利的风气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影响了语文教学。首先,这种功利思想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管是以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还是现在父母心中对孩子考个好大学、拥有美好前程都不把语文列入其中的思想都可以体现出  相似文献   
8.
涂文慧 《辅导员》2015,(5):40-41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床前小儿女,人间第一情。永远与你相伴的是那天下的父母心……”回首我们度过的岁月,究竟是谁,永远在背后支持着我们?究竟是谁,一直默默无闻地付出,从不求回报?至爱的父母,也许我们真的该对您说声“谢谢”!“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如何去教,而是如何去激发,如何去引导,如何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适合写作文的‘场’,只要有了这个‘场’,他们就一定能写出作文来。”  相似文献   
9.
戴小姑 《知识窗》2012,(9X):61-61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独生子女问题日渐增多。一方面,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和重视,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却对孩子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形成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为了顺利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除了具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之外,班主任还要有爱心,专心、耐心、细心  相似文献   
10.
蓉儿 《师道》2015,(1):1
当教师的一生,遇到最多的是学生。可是,又有多少教师能让学生记住,并深深为之感动?学生是什么?在某些教师看来,学生是教师驯服的工具,考试的机器。教师对他们的责任,就是手里拿着鞭子,不断地将之抽打,使之在沿途设置一种叫考试关卡的道路上,跑得比别的教师教的学生更快,更顺,更好,从而让自己在与同行竞争中胜出,奠定自己的优势与地位。于是,现在有种可怕的说法叫:只要(学生)学不死,就让(学生)往死里学。一时之间,死揪的做法,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