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体育   1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像先秦被划分成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一样,本文试图为先秦玺印进行断代。有些学者认为玺印形成于商代,而有些学者在他们的著作或论文中笼统地称春秋战国玺。事实上西周的玺印不同于春秋玺印,春秋玺印又不同于战国玺印。笔者发现了西周陶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用玺印抑印而成的。西周玺印被确认后,其他各代玺印也就容易被区分开来了。  相似文献   
2.
朱瞻基是明代最具艺术才华的艺术家皇帝。这幅"三阳开泰轴"以水墨为主,略加淡彩,风格典雅自然,有文人笔墨韵味。图上有明宜宗"宣德四年,御笔戏写三阳开泰图"的署款以及钤盖"广运之宝"御用玺印。画面描绘一只母羊与两只小羊,并以竹树与茶花搭配为衬景。"羊"与"阳"谐音,"竹"与"祝"谐音,因此这幅画具有祝贺"三阳开泰"之意。用"三阳开泰"来传达迎春送冬、阴消阳长的新年福音,这是中国古人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貯"、"賈"释读是当今训诂的一大难点。通过对战国、秦汉玺印和封泥的综合研究,认为前人在甲骨、金文中所厘定的"貯"、"賈"二字,实即""字(音古,表储藏、交换)的两种不同写法,后者则是对原始社会的"家"之音义在商品、货币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终于把两种写法催生成了两个异体,以便分别承担储藏、交换之义,节约社会交往成本,而""、"貯"、"賈"遂得以各各定型。援此为例,围绕""之其他异体和音义讹夺,作者又对个别先秦文献的个别疑难之处作了重新训释。  相似文献   
4.
陈根远 《收藏》2012,(17):34-39
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长莺飞时节,坐在翰香远溢、古柏环绕的西安碑林,遥接故友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程义博士邮件,轻轻地拆去邮封,一本精美的《苏州博物馆藏玺印》呈现在我的面前。细细品读书中那一方方各具情态、通灵可爱的玺印篆刻,当年与程义博士于长安"抱梅山房"谈印论学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于脑海中,欣喜于精研古印的程义兄从古都长安南下苏州后,与苏州博物馆同仁一起很快整理了馆藏玺印,为明清以来在中国古代印章收藏和流派篆刻勃兴的首善之区续写了华章。  相似文献   
5.
古玺印赏析     
陈槫三立事岁右(?)(廩)釜陈槫,涖事者名。玺文称右稟釜,表明这是专为仓稟生产的量器。此玺也是用来戳打在陶器上的。这枚巨印呈现给我们一种大气磅礴的气象,让人为之心动。九字分三行,每行三字。章法上字距拉大,取其横势,且参差错落,红白相生。线质厚重朴茂,雄劲老辣,字位处理多作挪移,以加强对比呼应之节奏。陈、立、右三字为一排,下面留有大块不规则空地。槫、事、  相似文献   
6.
古玺印赏析     
关玺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所剩余,便逐渐有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流通形式出现。到了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交易规模逐渐扩大,货物流通量日增,各国皆于边境设关收税以增收入。伴此应运而生的关玺,便是用于通关和征税的信物。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名的研究不仅是姓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古代文献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人名,结合古文字资料对其用字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我们发现,人名不只是区别人与人的符号,同时又是文化的镜象和观念的折射,对研究古人的思想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罗雪堂振玉先生系现代著名学者,其治学范围之广,成就之大,可谓卓绝精伦,超越群匹。以印学而言,持论云“鉥印有裨于考证至巨”,“古印鉥者实于小学地理官氏诸学至有裨益”,以玺印为考经证史之有力辅佐。又曾先后辑刻《罄室所藏鉥印》八册不分卷及《续集》五册不分卷、《赫连泉馆古印存》一卷及《续集》一卷、《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一卷附《补遗》《附录》各一卷、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一书,制作精美,内容美富,但该书诸多古玺的释文未能及时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尽可能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吉语玺释文做些补正更有利于发挥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收藏》2011,(11):57
玺印和货币是政权的象征,这些辛亥革命前后的玺印和钱币,也是那个时代的政治舞台上最为华丽的道具。如今它们有的巳成为炙手可热的收藏品,有的却鲜为人知。借助它们,我们也许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一些隐匿在历史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